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家训心得体会范文

作者:颜翼辰2024-03-08 15:41:20

导读:第一篇:家训心得体会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与作风。 我们家是教育世家,到我阿姨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教师了。长辈经常告诉我们:“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家训心得体会范文(优选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家训心得体会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与作风。

  我们家是教育世家,到我阿姨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教师了。长辈经常告诉我们:“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言必诚信,行必中正。”等等等等。其中“诚信”是我们家风之一。长辈们经常跟我们讲起当年关于诚信的故事来……

  我们也很喜欢听祖辈父辈们当年的故事了。因为父母的故事里包括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觉得有趣,有时又觉得伤感。“诚信”二字随之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我又联想起了一件自己关于诚信的事情:

  有一天我向何如借了一支笔,那是一支笔盖上镶着钻石的水晶笔。我十分的喜欢,慢慢地心里就有了占为己有的念头。可这是何如的,我不可以那么做呀。怎么办?怎么办?突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我就说我把笔弄丢了,找不回来了!这真是一个好办法,我心里暗暗窃喜。于是我马上与何如说了这支笔被我弄丢的事情。何如十分伤心地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笔!”我看着十分心疼却又十分开心,因为何如相信了!我就一直将这支笔藏在兜里。

  一天,我与妈妈聊天中无意说起这件事情,妈妈严肃地批评了我,问我水晶笔还在不在,我轻声回答:“在”。于是妈妈让我马上把笔还给何如,并向何如道歉,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谅!第二天一早我就将水晶笔还给了何如,并向她道了歉。何如原谅了我,还将水晶笔当礼物送给了我,我太高兴了!回家我告诉了妈妈,妈妈也替我开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诚信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格!缺了诚信,就缺了信任,缺了信任,人与人之间就疏远了!我以后一定得做一个诚信的人。

  第二篇:家训心得体会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今天看来,《朱子家训》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在书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德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学海无边而韶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我欣赏这句话。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第三篇:家训心得体会

  诚朴、向上,尊老爱幼;勤劳、调和,家和万事兴走进x乡民张龙兴的家,案角这块特别的家训牌很是有目共睹。这些年,杨王村乡民鼓起的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的做法,已在奉贤蔚成风气。

  跟着媒体的宣扬和报导,家风这个词不经意间闯入了大家的视野。尽管大家对家风并不生疏,可是终究啥是家风恐怕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有人说家风即是诚信做人,也有人说家风即是尊老爱幼;有人说家风即是勤劳仁慈,也有人说家风即是节省文明。尽管家风有着文字上的界说,可是在每自己的'心里,家风其实有着不一样的内在。

  从前史渊源看,家风起源于农耕社会的古代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家风仍是一个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内核,是一切家庭成员都必须遵从的行为原则和品德规范。古人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齐家在这里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须得有好家风,家风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

  年代在开展,家风的内在也在不断改写,变得愈加丰厚,多了些现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颜色,这也是前史的前进。可是咱们也大概看到,在产品经济年代,大家的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再加上因为遭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无视品德,不讲诚信,或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为了自己意图不择手段。尽管这些仅仅法令或品德层面的表象,但就实质而言却是家风损坏、家教缺失的成果。从表面上看,家风仅仅一个家庭的事,与社会无关,也与国家无关,其实不然。在人的生长过程中,家风对一自己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气,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家庭具有好家风才干为社会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风刻画的官员更能变成公民的好公仆。

  从广义上说,家风不只仅具有宗族特点,还具有社会特点。而家庭又是社会的根本组成单位,所以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力力气,家风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沉沉淀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风不只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力风貌,一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详细表现。因而只要家风正,才干民俗正,结尾才干政风清、党风端。

  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推进家庭的调和、推进社会的开展、推进中国梦的提前完成。

  第四篇:家训心得体会

  《朱子家训》是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全文虽仅有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可谓是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生活的港湾。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朱熹的《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父之所贵者,慈也”。《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教”。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这种性格的养成,对孩子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使其懂得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贵者,孝也。”《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

  朱熹在《家训》中还强调兄弟之间要友爱。他指出“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这正是所谓的“兄友弟恭”。兄弟之间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反目成仇,骨肉相残,大动干戈。所谓“友”,就是要友爱,互相帮助,患难与共。“恭”则是指尊敬、谦恭。“友”“恭”是兄弟姐妹之间团结的根基,如果连自己的同胞手足都不友爱、不团结,谈何友爱、团结其他人呢?

  我觉得在这篇家训中,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这就是说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第五篇:家训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古国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第六篇:家训心得体会

  这个星期,我读了《哈佛家训2》,这本书十分有意义。让我明白了许多名人和名人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名人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镭就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她一生共获得过10项奖,16枚奖章,107个名誉衔,两次诺贝尔奖。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科学家呀!我好崇拜居里夫人呀!

  我还明白一个名人,他就是查理。罗伯特。达尔文。达尔文小的时侯功课差极了,爸爸说他:“除了猫,狗,昆虫花草以外,你其它的什么都不关心。”但达尔文的妈妈不这样认为,她支持达尔文去花园,还让他和姐姐比赛看花瓣认花,达尔文总是比姐姐认的快。

  就这样,多年后,达尔文成了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生物进化论”。很多的名人故事和各言我都是从这本书里学到的。

  这本书不仅仅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还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我很喜欢这套书,我没事就会看《哈佛家训》!同学们不妨也看看!你必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的!

  第七篇:家训心得体会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是核心、是纽带,家风家训更是将千千万万的家庭与国家的兴衰文明延续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漫漫岁月形成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与人常为善,知足常快乐;律己要牢记,公德在人间。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家是精神的寄托心灵的港湾,家庭的成员在家是父母、夫妻、儿女及兄弟姐妹,在外可能是国家干部老师医生或公交车司机售货员解放军战士公安干警,和睦的家庭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基础、奋斗的力量源泉。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基础。

  与人常为善,知足常快乐:

  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这是学校老师教给我们的,也是从小父母要求我们的,随着阅历的增加,可能会慢慢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含义。人生要有追求,要有目标,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有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悟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永远做一个快乐的人。

  率己要牢记,公德在人间: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担当什么职务,国家的法律法规要牢记心中,不能有丝毫侥幸心态;做人做事要公正公平,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们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的表现、做的每一件事,身边同事们在看、领导也在看。

  家风家训可以印成书、可以悬挂在墙壁上,更重要的是要牢记在心中,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作为座右铭时时刻刻地在鞭策着和警示着我们。

  第八篇:家训心得体会

  在中国,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训家风,当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训就只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顺,要懂得尊老爱幼,在这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用实际行动给我做榜样:

  有一回,我家因为入保险起了一点小小的争执。大家的意见也都不同。就在这时,爸爸决定听爷爷奶奶的。为什么呢?用爸爸的话来说,这就是百孝顺为先,意思就是要适当的顺着老人,让他们顺心。如果没有顺,又哪来的孝呢?

  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难免有时会有些小矛盾,一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爷爷奶奶。尽管他们有时说的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丝毫没有要责怪他们的意思。

  爸爸妈妈常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说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记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气,忽然来了一个电话,爸爸接完之后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还有什么事比修暖气还重要呢?”爸爸一回来,我就问他:“爸,你刚才干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机坏了,我帮忙修了一下。”我当时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机难道比修暖气还重要吗?要知道,冬天没暖气妹妹会很冷的。后来妈妈告诉了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

  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是我家家训,同时我也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所好,力为具。’视为我的家训。从今天开始,我一定把这几句话牢牢记住。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这就是我家家风,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诉我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第九篇:家训心得体会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故而,家风正则社风清,社风清则党风政风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立家规、重家风的优良传统。“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广为流传,《颜氏家训》、《傅雷家书》等备受推崇。更多人家,虽然没有成文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特有家风,有益于家族发展、社会进步。

  家风影响社风。家风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积小流而成江河,积家风而成社风。社会肌体由一个个家庭细胞组成,家规严、家风正,则家庭成员“三观”开关更紧、道德约束更强,则社会风气清朗向上、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反之,老人赡养无着、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不仅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直接关联,而且会对社会风尚、社会文明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家风事关党风政风。党风政风由广大党员干部涵养,同时也体现在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许多贪腐案件证明,一些领导干部最终锒铛入狱,问题往往肇始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譬如,有的被“枕头风”吹下犯罪深渊,有的纵容亲人违法乱纪,甚至有的贪腐“全家总动员”,不仅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而且毁了自己、毁掉整个家庭,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家风建设作为党员干部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提出,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家风建设已经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家风建设人人有责,党员干部更要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坚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情操,守规矩、慎交友、去陋习、尚节俭,做到自身清正廉洁;一方面,要对家人划出底线红线,加强思想道德、法律法规教育,特别要从小处入手、从小事做起,细察家人异常之举,关注家人社交圈子,对于家人身上苗头性的问题,要早教育、早制止、早纠正,以有形的“铁家规”涵养无形的“好家风”,教好、管好、带好配偶子女,做到自身清、家人清、身边清,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家庭清廉维护一生清誉,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十篇:家训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看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

  这本书有《朱子家训》的原文、解释和一些小故事,从这里面教育我们要做个节俭、宽容、善良、正直的人。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指教育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增加责任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指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很不容易,我们不能浪费,吃饭时吃多少装多少,而且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能剩。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是指别人开心的事,不能有妒忌心;别人有伤心的事,也不能有喜幸心,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是说做了好事希望别人看到,不是真正的善良,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而不是要得到别人的赞扬。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和这本书相比还有很多缺点。所以,我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对有需要的朋友多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

  总之,《朱子家训》这本书就是教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家都来看看吧!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家训心得体会范文(优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家训心得体会范文阅读的心得体会范文表演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瑜伽的心得体会范文驾校心得体会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