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作者:吴承洲2023-06-04 16:40:29

导读:篇一:《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分享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郭元祥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发展》中曾指出我们教师存在的一个缺点: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把我们的学生锁在书本中、教室里。没有结合实践地学习,学生会感到枯燥、烦闷。因此,我们教师应把实践本身看成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生学会数学。例如,在千米的认识课上,如果单单以书为教材,灌疏给学生,强压学生牢记1千米=1000米,也许学生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具体感知。正如郭老师讲到的我们要避免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巩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一笔宝贵的财富。

  结合实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

  在这一节课中,我所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的组织纪律方面。走出课堂,有的兴趣盎然,而有的是跟着走马观花。这就与教师的操控能力、语言魅力及组织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今后我一定会更加认真钻研教材,练习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篇二:《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一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如何让学生体验一千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走一百米,看看有多少步,要多少时间。再让学生以此估计走一千米大概要多少步,要多少时间,再介绍人一小时大约能走三千米,以此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如果你们手拉手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呢?请两个学生分别走一走,看看需要多少步;再来看看一百米大约有多少步,看看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走了大约两分钟。然后根据所走的步数,估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少?几个100是一千。

  这节课的教学,我在两个班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试讲。一个班只是让学生感受了一百米大约走多久,要用许多步,由此类推出一千米是更长的。而另一个班,我给了差不多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在一百米的跑道上来回走了五次,大约用了十五分钟多些,当然有部分同学走得较快,大约都是十八分钟左右就走完了。当我提问同一个问题“你们想想一千米那是有多长呀”,前一个班的小朋友说“应该很长”“应该比一百米长多了”。后一个班的小朋友在我提出问题后,他们的回答是“真是很长”“十分的长”“真是比一百米长多了”“一百米真是太短了”。

  前面的班因为只世计,因此用不肯定的语言去描述,而后一个班因为体验过,所以用了肯定的语言去描述。再对比此单元的测试结果,在一道选择单位填空的题上,“隧道长大约480()”,这题上,前一个班答错的人是比后一个班多的。但在学生实际情况上,前一个班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于后一个班是较丰富的,因而在教学上,我才让后一个班的学生亲身体验。由此说明,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时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能给他们较深的印象。

  篇三:《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1千米的概念。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学生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的长度既不可能用手去比划,也不能用眼睛去目测,只有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去感受。

  在课前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课前走操场跑道(环行)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二是要结合生活中比较熟悉的路段(直线型)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于是,我带着学生沿着操场的跑道走了7圈,课上还结合教材内容列举了“如果是200米、250米、400米一圈的跑道,多少圈是1千米?”这些填空,来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

  其次,在制作课件时,特意绘制了一幅我们学校附近的路线示意图,因为那些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线路,大部分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在这些路线上往返,所以更能使他感受到1千米的长度。当然,课后王金发老师指出,如果能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感受,那就更好了。这处细节,我在课前确实没有考虑到,十分遗憾。

  细节决定成败,我十分认同这句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细节问题考虑得周全、到位

  篇四:《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要建立这一观念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千米这么抽象的一个长度单位,对于八岁的孩子来说那是很难想像的,单靠学生自己的凭空想像,那是非常难达到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这需要很多的实际例子,而且要是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大的。当然,学生也并非对此一无所知,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除此之外,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有一部分的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不过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下操场实际测量和感知的时候,有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该课时内容的关注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一方面的处理还需要更加的谨慎。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分享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中班社会劳动节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爱护花草树木的社会领域说课稿《除法竖式计算》的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