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

作者:admin2023-05-14 19:13:02

导读: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优选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

  2、 教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 汇报,教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

  小正方形个数(n) 拼成的长方形种数 n的因数

  (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1、在1 4 7 10 11 15 17 18 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五、作业。

  优化作业

  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 理解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 会安排自己星期日的时间。

  教学过程:

  • 导入

  师:今天想和同学们一起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 , 谁来说说你星期日做什么了 ?

  生:我在家里写作业、我去叔叔家玩了、我帮妈妈洗衣服了 ……

  • 新课

  • 调查统计活动

  师:同学们,星期日能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学会统计,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哪位同学想做一个小统计员。(找几 位小统计员)

  生:(汇报)留在家里的同学是 8 人,占全班人数的十一分之四,出去玩的同学有五人,占全班人数的二十二分之三。

  • 师:那还剩下一部分同学,那剩下的这部分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呢?

  生:把这两部分的人加在一起,再用全班人数减去这部分。

  师:能用全班人数去减吗?

  生:不能。

  师:那么,用什么减呢?

  生:可以用“ 1 ”减去。

  师:为什么用“ 1 ”呢?

  生:把全班人数看做单位“ 1 ”。

  师:为什么把全班同学看做单位“ 1 ”呢?

  生:因为我们在全班同学里调查,调查出来的人数是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 1 ”。

  师:那怎么列出算式呢?

  生讨论列出算式。

  师:如何计算呢?

  生小组合作,找出算法,讨论发现了什么?

  师:从这两道题里我们可以看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有一定顺序的,谁能说说。

  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 巩固练习

  • 延伸结束

  师:我们在统计同学们星期日的安排时,有的同学星期日的时间安排的非常好,大家应学会安排星期日的时间,请同 学们安排下你本周星期日的时间吧!

  生 :做星期日时间的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同步课堂》。

  本校的“妙味快餐店”开业了。今后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吃到可口营养的盒饭了。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快来选一选自己爱吃的荤菜和素菜搭配成一个盒饭吧。

  二、配菜

  1、初步感知搭配的意义

  菜谱??

  荤菜:肉丸子

  素菜:白菜冬瓜

  师:你想选哪一个荤菜和哪一个素菜?

  搭配方法一、肉丸子、白菜。

  师:还有别的配菜方法吗?

  搭配方法二、肉丸子、冬瓜。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2种不同配菜方法。

  (设计思考: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创新思维。)

  2、体会搭配的有序方法

  师: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本店已贴出了明天的菜谱,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菜谱二

  荤菜:牛排素菜:豆腐

  鱼油菜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能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配菜方法一:牛排豆腐

  牛排 油菜

  鱼 豆腐

  鱼油菜

  这种搭配方法是先确定荤菜搭配素菜,每样荤菜有两种搭配素菜的方法,这样一共搭配出了4种不同的盒饭。

  你能像这样先确定素菜搭配荤菜,画出示意图吗?动手试一试,看谁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我们像这样画出示意图,不仅有序的表示了我们搭配的过程,而且能够保证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学会了吗?

  3、实践操作、用示意图表达搭配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配菜,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配菜工人了。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种类的盒饭,就有可能被聘请为本店配菜部经理。你们有信心吗?

  菜谱三

  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

  虾豆腐 冬瓜

  搭配方法一、确定一个荤菜搭配素菜(课件出示示意图的制作过程)。

  肉丸子有3种搭配素菜的方法,虾也有3种搭配素菜的方法,所以一共能搭配出6种不同的盒饭。

  师:先确定素菜,再搭配荤菜该怎么画示意图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小结:2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2x3 种搭配方法

  看来你们都能成为合格的配菜经理了,真了不起。那你能试一试:3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4、探究符号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我们要很快画出示意图,可以用字母、数字或是符号来表示这些荤菜和素菜,我们用大写字母表示3种荤菜,用数字表示3种素菜,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符号试着画出搭配过程吧。看谁搭配的最有序,还能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课件演示示意图的画法,总结搭配方法有9种。

  有些同学不画示意图直接写出算式3x3=9来表示3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9种搭配方法,这样可以吗?

  小结:这样列算式表示搭配的方法有9种也是可以的,通过同学们画示意图搭配也验证出这个答案是对的,看来数学的简洁之美大家都能体会了。你们不光可以成为配菜部的经理,我看你们将来自己开个快餐店都不成问题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

  5、思考:4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盒饭呢?

  (设计思考:这样的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

  三、课后练习,生活中的其他搭配问题

  1、搭配路线。

  师:搭配问题不仅体现在配菜方面,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搭配问题,课后看谁能成为学习的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这类问题,并利用我们学到的本领解决它。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出示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师:共有几条路可以走,这是搭配问题吗?你能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方法一、画示意图总结搭配方法

  方法二、一一例举

  aarr;c barr;c aarr;d barr;d aarr;e barr;e 方法三、直接列出算式2x3=6 2、搭配服装。

  看来,搭配还真是一门学问。

  不仅菜要搭配,路线可以搭配,日常生活中的衣服也是要讲究搭配的。

  (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搭配,画出示意图总结搭配方法。

  (设计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更多搭配中的学问,设计了“搭配服装”“搭配路线”两个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集体交流。)

  四、拓展应用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演示了6种搭配方法。那么3件上衣、3件下装、3双鞋子搭配成不同的一套服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1、用符号表示上衣、下装和鞋子,试着画出搭配示意图。

  2、课件演示固定一件上衣搭配下装和鞋子一共有9中不同的搭配方法。

  3、所以3件上衣一共可以搭配出27种服饰。

  (设计思考:这样的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生能熟练的掌握用符号表示的示意图的画法,解决起来并不难。这一部分的练习重点不是学生的搭配方法和过程,而是课件演示搭配方法,学生感受搭配的数学意义和作用。)

  五、课后总结

  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感觉高兴吗?你学到了什么?自己说说吧。

  今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许多搭配问题,解决了荤素搭配、路线搭配、服饰

  搭配的数学问题。我们知道了要想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当然了在数学学习中养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篇4

  一、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充分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活动一:分笔游戏,体会单位??

  1、 分笔活动,找4名同学拿着自己的笔来到讲台。(笔数是2的倍数:4、4、6、8)

  2、 请你们4名同学拿出自己笔的1/2,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3、 另找4名同学检查。

  4、 同学们自己说说是怎么分的。(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两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 师提问:他们都是拿出全部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每位同学的总数不一样)

  6、 师总结:最初每位同学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们的1/2也不同。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活动二:教材p34说一说。

  1、 带着新的认识,我们来判断两个小朋友看的书一样多吗?

  2、 小刚和小明都看了各自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3、 师总结:因为书的薄厚不同,也就是总页数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4、 在什么情况下,他们读的一样多呢?(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5、 请同学们再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一个苹果的3/4 ,李晓阳也吃了一个苹果的3/4。王兴国说:“我俩吃的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 他们谁说得对呢?

  (三)巩固练习

  1、 教材p34画一画。

  2、 教材p35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四、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整体相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取以小游戏为开篇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和练习中我重点强调了“平均分”和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习时,也能体会到整体不同,相同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一题。但在练一练第一题写分数时出现错误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没有平均分,而是要画一条辅助线和旋转图形。

  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年龄。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时间与数学(二)”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情境。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同时提供了素材以及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

  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

  1. 活动一是认识身份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身份证,但是从身份证上能得到哪些信息,有些学生知道,也可能会有少数学生不知道。先让学生把自己家长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有利于学生了解身份证以及身份证的作用。

  2.活动二是帮助妈妈做家务,让学生先在家里把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这些活干一遍(因为可能有些学生这些家务只是见妈妈做过,而自己从来就没有亲身实践过),然后把自己劳动时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时间安排的实际问题。

  3.活动三是做实验。通过做实验,介绍人类水资源的缺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从中进一步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于城市,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打下了很好的生活基础。另外,学生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和体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让学生根据父母的身份证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计算爸爸妈妈的年龄,并说一说身份证的作用;让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本中的第2、第3、第4题,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三年级学生年龄的不超过9岁,所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不是太强。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愿意把你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同学们认识吗?请你把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复印件拿出来在小组内说一说,从身份证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推算出他们的年龄吗?请你说一说身份证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小组交流过之后各组选出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知道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把教材略加修改,改为通过身份证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学生会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有一种自豪感。从而会更喜欢数学。)

  (二)活动二:帮妈妈做家务

  我们每个同学在介绍自己的妈妈时,都表现得非常自豪,可见你们是非常爱妈妈的。爱妈妈就要付诸行动,老师让你们回家帮妈妈烧开水、洗茶杯、擦地板。你们做了吗?在干这些活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把你们各自的活动记录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说一说是如何安排这些工作的,怎样安排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工作?(小组交流之后选出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鼓励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关爱父母和勤劳的良好品质。)

  (三)活动三:做实验

  这是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的小实验。

  1. 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漏掉一杯水用几分?一时漏掉几杯水?

  2.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得出漏掉一杯水用几分(用整分计算)。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负责,在盛满水的纸杯底部用大头针扎一个小孔,把纸杯漏水的部分正对着瓶口,把纸杯坐在瓶子上,并开始记时。注意观察纸杯里的水滴完所用的时间。

  在进行“纸杯滴水”实验的同时进行下面的内容。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一天至少要喝几杯水?”,在练习本上算一算你一个月至少要喝多少杯水?半年呢?一年呢?算过之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在全班交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不同的月份天数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天数也不同,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同。)

  我们每个人一年需要这么大的饮水量,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课件出示

  某地区因缺水威胁各种生物生存和生活的录像及图片。同时配录音“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有多少人面临水资源危机吗?世界上有 80多个国家,20亿人口正面临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况中。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缺水,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看过、听过之后你有何感想呢?

  (设计意图从小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反馈“纸杯滴水”实验所用的时间。

  4.让学生独立推算出1时、8时、1天漏掉多少杯水。学生交流推算的结果及方法。如果坏了的水龙头和这个水杯漏水的速度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这个实验你还有什么想法?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今后你将怎样去做?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教案(优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海上日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022教育教学反思小班锣和鼓教案反思湘鲁版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反思通用模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