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大江保卫战》教案

作者:admin2023-03-27 10:08:01

导读:《大江保卫战》教案(优选23篇)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 22 大江保卫战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优选23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江保卫战》教案(优选23篇)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

  22 大江保卫战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同时板书:大江保卫战)二、学习课文,朗读领悟述感动在抗洪抢险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涌现出了多少感人事迹啊!课文主要写了三个典型的事迹,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吗?(①保大堤 ②抗洪灾 ③救灾民)(一)学习事迹之一:保大堤1.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2)全班交流。①“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②“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顿时……出现了……”从这儿可看出什么?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③“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喊……2.出示:(齐读)“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补充介绍:抗洪背后的真实事迹真是了不起的英雄啊!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他们都是——铮铮铁汉!(引说词语)(二)学习事迹之二:抗洪灾1.在抗洪抢险的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又涌现出多少英雄人物啊!请看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铁汉本色。2.学生自读,并找出最能体现他的铁汉本色的句子。指导朗读。3.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类似黄晓文的英雄又何尝一个呢?资料补充:烈士李向群的英雄事迹(三)学习事迹之三:救灾民(把第5自然段改写成诗的形式,显示)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安造院,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1.从诗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齐读诗)2.他们这样做到底为了谁?3.听歌曲《为了谁》。从歌中找到答案了吗?三.小结结文,激情言语抒情怀1.在这场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里,人民子弟兵不但保卫江堤,还勇救遇险的群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可亲可敬的人。2.谁更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3.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2

  22 大江保卫战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0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对战士们精神品质的感悟、理解,体会军民鱼水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初读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生字,理解日夜兼程、惊心动魄等词。

  2、学习课文1、2小节,感受抗洪形势的万分危急,感受保卫大堤的惊心动魄。

  3、阅读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节。

  一、导入、解题

  1、导入,板书课题。

  2、解题 大江:长江 为何保卫大江?

  3、学习目标: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抗洪第一线,来感受子弟兵是怎样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保卫大江、保卫大江两岸的人民。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选择2、5小节个别检查朗读。

  3、把三行词语横向联系起来,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刻画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三、感悟灾情万分危急

  1、默读课文,抗洪抢险的形势怎样?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表达吗?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①体现危急之一——千里江堤危在旦夕

  想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千里江堤”的画面,再读,看视频体会。

  ②体现危急之二——中下游地区全线告急

  2、谁比这洪水更急?阅读这句话,从哪里看出来?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四、感悟保大堤的惊心动魄

  1、范读这小节,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到惊心动魄的词语或句子,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3、集体交流:

  (1)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①生围绕词语句子谈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个人感悟。

  ②多么坚定不移的信念啊!你体会到什么?

  (2)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①生围绕这句话谈体会,重点引导反复读好战士们的语言,体会出无畏和自信乐观。

  ②沉重的沙包挡不住洪水,为什么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却能挡住?

  ③多么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啊!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4、看着如此奋不顾身的战士,听着如此震撼人心的口号,让我们用一句对联来概括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五、小结延伸

  1、看视频画面,为了谁?

  2、这堂课,我们在赛城湖大堤上目睹了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的群体形象,实际上,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还有更多感人的个人事迹,留待我们下面再去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3-6小节,感受黄晓文铮铮铁铁汉形象,感受子弟兵救助群众的鱼水深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4、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倒入。

  二、感悟黄小文铮铮铁汉的本色

  1、自读感悟黄小文的铮铮铁汉本色。

  (1)连长黄晓文遇到了什么新的情况?圈画文中的动词,把他们联系起来说一说。

  (2)从哪些方面刻画出黄晓文是铮铮铁汉?

  (3)课文“奔”为什么换成了“爬”?省略号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选择语言动作句子,诵读体会。

  2、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读出赞美、敬佩之情。

  3、小结这两小节的写法。

  (点面结合、面上是群体场面的描写,点上是细节的刻画。能够全面具体地反映人物形态。)

  三、感悟人民子弟兵救助群众的鱼水深情。

  1、听教师朗读第五节,自主学习,圈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词语。

  2、反复朗读,感悟体会。

  3、读后交流:

  (1)重点句1:汹涌的激流中,……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①读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

  ②读“漂动的树梢、灭顶的房屋、摇摇欲坠的电杆”体会战士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品质。

  (2)重点句2:在安造垸,……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①从两组数字里你读懂了什么?

  ②省略号的意思是什么?课件补充。

  (3)重点句3:“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①面对危险,他们怎么做?

  ②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4)重点句4:“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①什么是大救星?

  ②这句话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什么感情?

  4、把3、4两句结合起来,你能体会的到什么?(军民鱼水情)

  5、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四、扩展升华。

  1、战斗是惨烈的,这里虽然没有炮火硝烟,但这里同样有生命的付出。为了保住大堤,

  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出示牺牲的抗洪将士照片。你想对子弟兵们说些什么?

  2、播放《为了谁》片段,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3、齐读第六小节。

  五、背诵第五自然段。

  六、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抗洪英雄事迹,组织故事会。

  附板书:

  万分危急

  大江保卫战 惊心动魄(面) 军民鱼水情

  铮铮铁汉(点)

  救助群众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3、感悟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目标2、3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险情(朗诵第一自然段),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画面。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展开新课

  (一)、感受“大堤抢险”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最让你震撼的语句,在相应的句子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体会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精神。)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导读:四百多名解放军官兵以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大堤,这一幅幅场景打动了我们,更撩拨起作者的灵感。看,这句工整、巧妙的对联写得多好啊,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感受。

  3、补充资料,加深感受:

  课件出示抗洪口号。

  生读一读,联系前文加深感受。

  4、小结填空

  通过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你认为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教师板书: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学生在交流中补充板书。

  5、这样的人民子弟兵真的不得不让人敬佩,就让我们再来用心地朗读,感受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师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认识“铮铮铁汉”

  1、认识过渡段: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这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2、在你的眼中铮铮铁汉应该是怎样的人?

  3、速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看看这个铮铮铁汉是谁,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他是一个铮铮铁汉?

  4、全班交流,朗读体会。

  5、指导朗读。(抓住黄晓文的语言、动作加深体会。)

  6、拓展:你还了解哪些在98抗洪中涌现出的英雄?

  7、回归主题: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三)、学习“营救群众”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五自然段,看看战士们的身影都出现在什么地方?

  2、从这个“……”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3、指导背诵:课件出示,学生填空。

  4、学生比赛背诵。

  5、回归主题: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的子弟兵说些什么?

  课堂总结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播放音乐及画面,学生齐诵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阳城县吉利希望小学 邢宽明

  在这次远程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上了《大江保卫战》这课。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我展示的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具体语言环境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充分感受子弟兵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读中求解,读中求悟”,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大江保卫战》这课讲的是1998年长江沿岸由于连日普降暴雨,遭受洪水侵袭,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抗洪抢险的事。而抗洪抢险对学生而言,应该说比较陌生、遥远,学生没有情感体验。教学这课怎么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通过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字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这是我教学这课的主要目的。但怎样在教学中层层深入,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有感而发呢?

  一、 采取不同方式教学,激发学生内心体验。

  教学第二自然段(大堤抢险)时,我在“过程与方法”上,注重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交流等方式,通过自学、互助,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品读,划出感受较深的语句,并说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注重突出语文的工具性,注意在品词、品句上训练语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教学黄晓文事迹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黄晓文争分夺秒抢时间的关键词,通过自己反复地读,去感悟,去体味黄晓文的英雄形象。并结合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丰富了“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通过相互交流,既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又拓展了课外知识。

  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救援群众)时,采取抓中心句“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的方式,先通过读,说说自己的感悟,然后再让学生结合前后课文的内容,具体说说人民子弟兵是怎样不顾个人安危,抗洪抢险的,学生边说边读,边读边悟,具体生动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把握,也使学生内心的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震撼。

  二、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播放,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也为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怎样适时播放,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98年抗洪,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先播放了一段洪水泛滥,子弟兵奋不顾身抗洪抢险的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从感官上去体味子弟兵的英勇和无畏,然后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最后,伴随着感人的图片,一曲感人之深,颂扬抗洪英雄的歌曲《为了谁》,在学生与文本交融、激昂的情绪中骤然响起,让积淀学生内心的情感喷薄而出。这首歌既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也唱出了学生对子弟兵的无限敬意。

  当然,通过教学,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1、学生从读中感悟,在交流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需要平时多加强训练,注意口语表达。

  2 时间关系,对于第五自然段的讲读、品味,还不够细化。这一段有许多排比句,包含的内容很多,值得说的话题也很多。如何合理安排,需要好好想想……

  以上,是我教学《大江保卫战》的反思,不成熟的想法与观点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4

  22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嶙峋虐坠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

  b、惊心动魄

  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

  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四、指导书写。

  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lin xunkuai jiexiong yongri ye jian cheng

  ( )()()()

  shi ji bao nu shan shuopi bo zhan lang

  ( )()()()

  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大江保卫战》。

  上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这堂课我们就围绕两个重点,去感受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去领略人民救星的崇高精神!(板书:铮铮铁汉人民救星)【第一课时已经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两个重点,第二课时开始重新提出两个问题,也明确提出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描写了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面。(默读课文,汇报)【总体把握人民解放军保大堤、救群众的感人场景。】

  小结:课文的2-5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场景。

  2、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1998年7月27日凌晨两点,当我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时,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灾情就是命令,四百多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他们是如何与洪水决战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并且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感动,并试着把它读好。(出示第2自然段)

  (2)、找到令你感动的句子了吗?愿意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交流感受。)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人民子弟兵不畏危险、奋勇救堤的感人场景。此段中对战士们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得极为传神,读来格外惊心动魄。让学生们品读这段,为的是充分感受战士们的献身精神。】

  a、官兵们……保住大堤!

  体会“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只有一个念头”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肩上扛的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可是这些并不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脚步,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引读)大堤,保住大堤!保住大堤就意味着保住了无数人的生命,所以尽管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但是他们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次引读)大堤,保住大堤!

  b、战士们……加油!

  体会:这是战士们在面对洪水、面对挑战时所体现出的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男生读)

  c、一个个……伤痕累累。

  体会“奋然”、“伤痕累累”、“鏖战”等词句。

  小结:战士们毫不畏惧,高声喊着口号,奋然跳入水中,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生命之躯作为屏障去阻挡肆虐的洪水!可怕的洪水冲垮了堤坝,冲毁了房屋,却冲不倒战士们誓死护堤的信念!女同学一起来读好这几句。(女生读)多么英勇的战士啊!可是,(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伤痕累累)【通过重点句的品读,加上教师适时的概括描述,更深更细致地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为理解“铮铮铁汉”打好基础。】

  (3)这段话是人民子弟兵与洪水进行大决战的情景,这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进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对联)一起来读好它。(齐读)【对联是对抗洪场景的大概括。】

  (4)让我们再次却感受一下当时那紧张而又刺激的情景。(多媒体播放抗洪片断)【事情发生在98年,如今的学生当时是尚未懂事的孩童,因此书上的描写学生们只能抽象理解,播放当时片断能让学生们仿佛回到当年的场景,加深感性认识,从而对人民解放军产生崇敬之情。】

  (5)凭着钢铁般的意志,战士们以铮铮铁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代价?从那累累的伤痕里,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齐读全段)【通过充分的感情铺垫,学生们此时读起来已然是充满了对官兵们的敬意。】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与洪魔英勇搏斗的子弟兵们早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解放军某部连长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出示第四自然段)谁来深情地读一读黄晓文的故事?(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是面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树立一个典型人物,品读他的故事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抗洪的战士们顽强不屈的精神。】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们谈体会可将战士们的勇敢精神内化到自己的情感之中。】

  (3)、同学们都被黄晓文的勇敢和奋不顾身所感动,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勇敢呢?(一系列的动作和“二话没说”、“三下两下”等词语体现出时间的紧迫,动作的迅速,黄晓文的奋不顾身,相机指导朗读)

  (4)、是啊,他知道,大堤随时都会坍塌,也许,一分钟的松懈就会使无数房屋被冲毁;一秒钟的休息就会使无数人的生命被夺去。所以当团长要派人去找随队军医时,黄晓文大声说——(引读)“来不及了!”说着,——(引读)……爬上了大堤。【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不仅体现了黄晓文的铁汉精神,也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5)、为了保住大堤,制服洪魔,我们的子弟兵们献出的何止是鲜血,更有他们年轻的生命!(播放抗洪战士牺牲的片断)【抗洪过程中感人的事太多太多,一些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播放此片断能更深刻的打动人心。】

  (6)、小结:又是一个年轻的战士倒下了,他就是李向群,年仅20岁的李向群,在与洪魔的斗争中,他永远地长眠在抗洪大堤上!无论是久经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李向群那样,发出了“人在堤在,人不在堤也得在”的誓言,他们奋不顾身保大堤的英雄壮举,显示出我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书:奋不顾身保大堤)【圆满小结第一个问题,所有的人民子弟兵都具备了整整铁汉的英雄本色。】

  4、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不仅是保大堤、制洪魔的战斗惊心动魄,解放军官兵们在滔滔洪水中救出被困群众的场面也同样震撼人心。

  (1)、(出示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交流:你读懂了些什么呢?【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教师跟学生共同品读,第四自然段基本放手让学生来讲故事体会,到了第五自然段自然而然地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谈理解,循序渐进,不但能锻炼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能体现学习上学生的主体性。】

  a、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体会人民子弟兵抢救群众的急切心情。男生齐读。)

  b、在安造垸……希望

  (理解省略号,解放军还救出了无数的群众。女生齐读)

  小结:是啊,人民子弟兵们救出的何止是周运兰和小江珊两个人,他们把老大娘背出了危险的房屋,他们把小木船送给了无家可归的母女,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在洪水中苦苦挣扎的人民群众。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舍生忘死救群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板书:舍生忘死救群众)

  c、哪里……闪烁

  (理解“红五星”、“迷彩服”等就是指子弟兵,哪里有危险,他们救出现在哪里)

  小结:只要有洪水、有危险的地方就会有我们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正如小江珊奶奶所说的那样:“孩子,只要你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穿迷彩服的人,你就向他求救,他一定会来救你的。”在江珊奶奶的眼中,在所有人民群众的眼中,解放军战士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全班齐读)【圆满小结第二个问题,人民解放军救出了无数的群众,他们是人民群众的大救星。】

  (3)、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这些人民救星们牢牢地记在心里。(齐读全段)

  5、引读第六自然段。

  为了保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子弟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热爱人民)【为课前归纳的两个问题进行总结,引出人民子弟兵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加深对战士们的崇敬之情。】

  总结:是的,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战士们用铮铮铁骨、血肉之躯打胜了这场——大江保卫战,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永久的丰碑。作为这场大决战的见证者,大江,永远铭记着——(引读)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引读)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三、拓展阅读。【这首诗歌雄浑大气,概括了人民解放军的奉献精神,更体现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感激、敬仰之情,最后的朗读把勇敢无畏、坚定执着深深铭刻在心里。】

  1、出示诗歌:

  让高高的防汛纪念碑化作大笔,把胜利的捷报写上浩瀚的楚天;

  让巍巍长江大桥化作巨琴,奏响英雄曲,迎接抗洪将士光荣凯旋!

  今天,当我们即将合上98抗洪这部煌煌大书,

  我们已经把生命的奋斗和思考一起留给了历史。

  以抗洪的名义,我们将何难不克,何功不遂。

  以抗洪的名义,忘记98就意味着背叛!

  当后世子孙肃然按下历史的放音键,听到98抗洪惊天动地的呐喊时,我们,将不会羞愧,因为我们尽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

  2、齐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写一首讴歌抗洪战士的诗。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日夜兼程”、“鏖战”“铭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几十万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播放视频)

  二、初步感知

  1、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1自然段。

  从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接到命令的解放军战士能白天赶路,夜晚停下来歇息吗?(不能!)

  他们必须“日夜兼程”(理解这个词语),为了快速奔赴目的地。

  3、洪水肆虐,灾情万分危急:房屋、村庄、家园……转眼一片汪洋,问苍天,谁来锁住这暴怒的巨龙?问大地,谁来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他们来了,他们就是――

  生:解放军!

  生:人们子弟兵!

  师:(引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生:“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们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4、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你知道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5、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感人的一幕幕吗?

  (两名同学站起来,有板有眼地配合,轮流读第二节。)

  师:他们两人一起读的这个句子,气势要是更大些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加把劲儿!

  生:(齐读)“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生:(二人接着配合读文,读完之后,他们的精彩配合博大了大家的掌声。)

  师:配合地比二人歌手“羽·泉”还有默契!

  〔出示网络下载资料:官兵们一到九江,便直奔4~5号闸决口,冒着酷暑连续奋战6昼夜。全团人人手上打起血泡、磨破手指,7人被砸掉指甲,780多人烂裆,290多人烂脚,420多人嘴唇溃烂,56人次中暑晕倒,但官兵们轻伤不下火线,有6人被担架抬到九江驻军医院,醒后拔掉针头,沿途问路找船赶回20公里外的大堤。〕

  因为他们知道,大堤上有一场鏖战。(理解“鏖战”。)

  6、分别读第三、第四小节

  脚被铁钉扎了,一定很疼!咱班级有谁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生:(前排一男生站起来)

  师:你的脚曾经也被铁钉扎了?

  生:是大头针。

  师:那也很疼。你想想,被扎了以后,还要去扛沙包,赤脚在稀泥里奔跑……

  不妨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形,假如当时你也在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连长苍白的脸。

  师:你的感受呢?

  生:有点儿痛心。

  师:那么,我们就来读书,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不知道那只受伤的脚在稀泥里走了多久,也不知道鲜血流了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有很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保住大堤”,7、在下面的一节“勇救群众”这部分里,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甚至催人泪下的故事。(读第五小节)

  师:百闻不如一见,感谢新闻记者、战地记者拍摄了这么一组珍贵的镜头,这些都是真实的画面。

  〔课件:一组解放军在洪流中救助灾民和打桩抢险的照片,配乐《为了谁》〕

  师:谁最美?谁最累?他们满腔热血,他们青春无悔!看了这些感人的场面,再去读读这段文字,能不能体会到什么?观察你的表情,就能猜想到你在读的时候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放声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播放音乐《为了谁》,动情地说〕9年过去了,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也早已平息,但我们不会忘记那一切。大江也不会忘记……

  生:(齐读最后一节)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们子弟兵。(理解“铭记”)

  大江当然不会忘记,因为大江见证了惊涛骇浪中的惊心动魄的那一幕幕,见证了那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三、复习字词

  出示生字词:

  日夜兼程 崩塌 鏖战 惊心动魄 劈波斩浪 铭记

  1、齐读

  2、你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查找《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下节课交流

  板书:

  大江保卫战

  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附件1:大江保卫战.ppt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6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82

  “为了谁”——《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周日阳光灿烂,一早给儿子理了发,中午和老妈一块儿帮儿子洗了澡,等他睡了后就直奔到学校备课——《大江保卫战》,晚上等儿子进入梦乡后,星星已在天上唱起了歌,这时才又将思路梳理了一遍,当脑袋挨着枕头的时候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朦朦胧胧醒来,耳边依旧萦绕着那支歌—《为了谁》。今天课总算暂时上完了,可反思不能停下,就先将自己的初步设计框架发上来,稍后再做消化吧。每天总这么忙忙忙,无论如何得找个空隙让自己舒展一下,松松筋骨嘛。

  设计思路:围绕“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能提一个问题,看到一个画面,听着一支歌曲,给人民子弟兵写一句话,成就一个诗意的课堂。

  一、一个问题

  1、看老师写课题:大江保卫战,有什么疑问?看课题,围绕“战”,你能提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战斗?)为什么战?—— 怎样战?—— 战的结果?

  2、出示生字词,自读——请一生领读

  3、把生字带到文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读晚课文,能解决哪一个问题?

  为什么战? 出示第1节,哪些词语让我们体会到灾情的危急?

  战的结果? 出示图片——第6小节 “铭记”?

  二、一幅画面

  1、默读课文,你能看到哪些感人的画面,相信一定有词或句子牵动你的心,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2、研读文本,抓语言文字理解。

  三、一支歌曲

  1、有一首歌,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首歌就是为这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而作。一起来听。(ppt打出字幕)

  2、“你是谁”?

  “为了谁”?

  3、出示第6小节 再读“铭记”

  四、一句话

  1、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选取一句有感情朗读(配乐)

  五、一首诗

  1、(布置)写一句话,将组成一首诗

  【反思】

  1、第一课时课时特点不够突显。

  2、“怎样战”挖掘不够到位。

  【对策】

  在构思这课的教学方案时,就隐约觉得如果两课时连上可能会更流畅些,听了众老师的随感,深受启发,想尝试连上两课时,等待修改中。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7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98

  批注式阅读——《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可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安排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有的说“生命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

  (敏思博客原创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日志链接地址: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8

  在上《大江保卫战》前夕,我试着在网上去找有关解放军战士与洪水作战的录像,没想到,居然被我找到了别的老师剪辑好的《大江保卫战》的录像。

  点下了“播放”,我便看到了一组组令人感动的镜头,再配上《为了谁》这首曲子,我的眼中当时就噙满泪花。好啊!真好的视频!我不能错过这次让学生感动的机会!我要让这段视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我就思考,究竟在什么时候插入这个视频起到的效果最显著呢?这篇文章中的第五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而且是描述了战士们如何拯救群众的,与视频的内容较符合,就放这里吧,感情到位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到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记忆呢。

  课堂上,我从战士们抢险保堤过渡到拯救群众,在让他们自由读完第五自然段后,我对他们说:“读完了这一段,战士们的身影一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夏天。”接着,我放出了那段视频。孩子们望着片中的解放军战士,沉默了,被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所震撼。视频结束后,在我一句“片中,哪一个镜头感动了你?”之后,孩子们各抒己见起来。他们看到了组成人墙的战士们浸泡在水中,他们看到了肩头抗着麻袋的战士们,身上泥泞不堪,他们看到了为了让群众脱险,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水中……其中有个孩子的发言我极其欣赏,她说:“每个解放军都有他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不定他的家乡也在遭受着洪水的袭击,可是他并没有选择回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双亲,而是选择留在了这里,因为在这些战士心中,国家的财产,老百姓的生命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带着这样的感情,孩子连读了两遍第五自然段,感情一遍比一遍到位,有的女孩子甚至用纸巾拭擦着眼角。这一课就在孩子们的朗读中结束了。

  1998年的夏天确实是个难忘的夏天,在那个时候,班上的孩子也就四、五岁大,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娃娃。今天的这一课,我希望他们能明白,课文中的这些战士们才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9

  时代周刊引用金黑奇的话说“电脑网络空间是知识的领地,而且还是心灵和意识的空间。它还必将作为信息社会的生活空间与社会中的每个人休戚相关。”网络的出现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认知领域,也作为全新的教与学的工具、手段,走进了课堂。下面以我开设的一堂小学语文网络课《大江保卫战》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与“学”的点滴体会。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是围绕“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同时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这些学生才三四岁,对特大洪水灾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了解课文的背景对达到教学目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上课之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1、你了解长江吗?2、你听说过长江泛滥的危害?3、特大洪水形成原因。4、如何治理长江等等。随后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指导学生键入关键词“长江特大洪水”,搜索到了很多有关长江特大洪水的网页,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网页进行浏览。之后,学生对长江特大洪水的历史、成因、危害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对大江保卫战的起因有了比较广泛深入的了解,还有两个学生通过1931年长江洪涝灾害长江暴发特大洪水淹死十四万余人,与今年的伤亡人数2140进行了对比,一下子就感受到人民子弟兵的不朽功绩,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在上课前准备阶段我播放了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锁定学生感情的基调,对人民子弟兵产生了敬重之情。然后播放《大江滚滚》的录像。学生看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对长江特大洪水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残酷与重大。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随即学生打开我制作的网络课件,对有关网站进行浏览,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和图片、视频、文字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接着和学生讨论哪个故事让你最感动?为什么?课文中又是如何描绘的呢?再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学生被眼前长江肆虐的情景震惊了,被战士们的勇敢折服了,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接着播放1998年8月29日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从而对抗洪精神有更深的领悟。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超越了课堂,超越了教材,超越了教师,超越了自我。当然,所有的经典学科都包含适合与不适合进行网络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来优化教学,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灌南县实验小学 王蓉蓉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0

  作者:杨晓冬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 嶙 峋 虐 坠 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

  b、惊心动魄

  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

  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四、指导书写。

  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lin xun kuai jie xiong yong ri ye jian cheng

  ( ) ( ) ( ) ( )

  shi ji bao nu shan shuo pi bo zhan lang

  ( ) ( ) ( ) ( )

  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46

  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的几点想法

  武进区戴溪小学 吴宏伟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第8课《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稿,事件背景是1998年夏天发生在九江抗洪前线的真人真事。备课时,每读一遍文章,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是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了我,是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感动了我,是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壮志豪情感动了我。

  教学本文有一定难度,因为本文所描写的场景学生们前所未见,怎样让他们读懂文本、体验文章作者所饱含的情感?教学本文时,我体现了下面几点想法:

  1、一条主线

  既然它是一篇通讯稿,我就以记者采访作为教学的主线,这样不仅把文本内容全部串联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就可以把学生带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从而更及时地进入到文本所描述的场景中去。

  2、两个目的

  本文的教学我贯彻两个目的,一是抓住文本中描述精彩的段落、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二是学习作者选材典型、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三种设计

  三个片段就是三个典型的事例,有描写英雄群体的,也有描写英雄个体的。针对不同的内容,我的设计也不一样。第一部分“大堤抢险”,我就抓住“鏖战”一词来理解文本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第二部分“铁汉本色”,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模拟采访,让黄晓文这个英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完整;第三部分“勇救群众”,让孩子们搜集资料,充实对文本的理解。

  4、满腔深情

  要想让文章打动学生的心,教师必须入情入境。整堂课,我的情感一直是高昂的,让孩子们感觉到,大家一直处在抗洪第一线,这样才能让他们迸发出激情。除此以外,“鏖战”一词资料的补充,说话训练“敬爱的解放军叔叔,我想对你们说____”,祖海的歌曲《为了谁》等细节,都为学生的情感升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想:深入的预设是精彩作文录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语文课教学的最终目标。虽然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但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喜悦是不可言表的,并且更能激发再创佳绩的豪情和自信。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2

  作者:陈滢转贴自:南京炼油厂小学点击数:288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十四

  第二课时

  南京炼油厂小学陈滢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2. 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手段及辅助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1998年由于连日来的大暴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的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险情。昨天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已经了解到,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和当地的群众一起,共同打响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指名回答课文第二段(2-4自然段)主要写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哪几个典型事迹?

  教师随机板书大堤抢险(或保卫大堤)

  黄晓文

  勇救群众(或救助群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或保护大堤)

  下面先让我们通过录像,看一下大堤抢险中的一些真实的场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子弟兵的英勇和无畏,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渎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句子你感受比较深,用笔划下

  ①小组交流,相互补充

  ②全班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体会到子弟兵把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不顾危险)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狂风卷着……堤岸(体会环境恶劣,险情严峻,大堤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危险)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体会英勇顽强,可用哪些成语: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舍身忘死……)

  ☆战士们高声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电脑出示句子(体会到乐观精神、大无畏英雄气概)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体会战斗艰苦,持续时间较长,战士付出血的代价)

  (2)抓对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解放军官兵的英勇和无畏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好像看到……

  (在恶劣环境,奋力抢险;看到顶着风雨,跳入巨浪滔天的洪水中用身躯筑成人墙;看到战士肩扛沉重的沙袋来回穿梭在堤坝上的情景……)

  满怀激情朗读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从大家的朗读中,我的心也受到了震撼。其实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他们生动的事迹。我们书上就介绍了这么一位抗洪英雄他叫“黄晓文”

  让我们认真读课文3-4自然段,共同走进黄晓文高尚的内心世界

  2、学习事迹之二:黄晓文事迹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黄晓文的什么事迹?

  (2)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哪些词可以看出他在抢时间?指导朗读

  (3)其实在抗洪前线像黄晓文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在那几十个……有多少……事迹啊!)

  (4)交流自己查找的相关事迹

  (5)放录像(有关李向群资料)这位年轻的战士,他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凝固在大堤上。他用生命谱写了人生的壮丽篇章,他就是为民献身、舍生忘死的李向群。其实在抗洪前线,像李向群、黄晓文……这样的抗洪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课文中那个词最能突出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6)指导读好第三自然段(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敬佩之情齐读)

  3、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请速读第五节,把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自己多读几遍

  ①同桌先交流,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可联系文中的句子谈)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能否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也许你有更深刻感受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三、师总结,引读第三段

  是啊,多么可爱的战士,为了保住大堤,为了救援群众,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舍生忘死冲在最前面,真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愧为人民子弟兵。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

  ☆听录音看图片

  1、齐读最后一段

  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大堤抢险

  李向群

  [板书设计]:9.大江保卫战黄晓文

  铮铮铁汉永远铭记

  ……

  永救群众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3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

  投影

  【拟定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

  2、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

  日夜兼程 肩膀 肆虐 闪烁

  摇摇欲坠 嶙峋 铁钉

  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虐n< 嶙l n

  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

  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

  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五、感知课文大意

  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

  二、精读指导

  第一部分(1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节。

  思考: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哪句看出来?

  ⑴ 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

  ①投影出示,全班齐读。

  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

  (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

  ③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⑵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① 学生齐读。

  ② 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

  (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

  ③指名读。

  第二部分(2--5节)

  1、导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节,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具体分析

  第一层(2节)

  ⑴ 提示语:2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怎么办呢?

  ⑵ 指名读本节。。

  ⑶ 重点片段练习。

  ⑷ 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层(3、4节)

  ⑴ 导语: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尤其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

  ⑵ 学生自学第3、4节,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得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⑷ 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

  ⑸ 指名表演。

  ⑹ 齐读最后一句。

  第三 层(5节)

  ⑴ 导语:是呀,I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

  ⑵ 指名读本节。

  思考:本节表现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些事例?

  ⑶ 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

  ⑷ 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声调变化。

  ⑸ 学生赛读,可试背。

  第三部分(6节)

  1、齐读本节。

  2、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

  3、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4、再齐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

  三、片段欣赏

  1、文中多处使人感动流泪,找处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

  2、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最使你感动的地方。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6周4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背诵第5节。

  2、学会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交流会:介绍自己了解的抗洪英雄的光荣事迹。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第5节

  1、学生自渎,思考:怎样将本节分为三层?

  2、指名回答(总——分——总)

  3、按照所分层次自由背诵。

  4、指名试背。

  5、全班齐背。

  6、再指名背。

  二、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1、体会词语的意思(闪烁:一亮一闪;惊心动魄:场面宏大,让人担心,心惊胆战)

  2、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3、说说这两个词语能用再什么方面?(闪烁:星星、泪水、露珠、灯光;惊心动魄:战斗、电影)

  4、自由造句,教师相机指导。

  5、指名读,修改。

  三、交流会

  1、课外,大家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请将你所收集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2、到台前介绍。

  3、谈感受:听了这么多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哪里有……哪里就有……;哪里有……哪里就有……”请根据这句话仿造一句。

  【板书】

  大江保卫战

  1998年夏天 长江

  赤脚

  洪水 赛城湖 惊心动魄

  人墙

  扛、奔、说、咬、拔、扯、捆

  大江保卫战 黄晓文

  转、背、跑、爬……

  飞向……飞向……飞向……

  激流中 在安造垸……在蒎洲湾……

  哪里……哪里……哪里……哪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

  投影

  【拟定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

  2、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

  日夜兼程 肩膀 肆虐 闪烁

  摇摇欲坠 嶙峋 铁钉

  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虐n< 嶙l n

  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

  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

  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五、感知课文大意

  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

  二、精读指导

  第一部分(1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节。

  思考: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哪句看出来?

  ⑴ 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

  ①投影出示,全班齐读。

  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

  (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

  ③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⑵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① 学生齐读。

  ② 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

  (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

  ③指名读。

  第二部分(2--5节)

  1、导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节,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具体分析

  第一层(2节)

  ⑴ 提示语:2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怎么办呢?

  ⑵ 指名读本节。。

  ⑶ 重点片段练习。

  ⑷ 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层(3、4节)

  ⑴ 导语: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尤其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

  ⑵ 学生自学第3、4节,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得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⑷ 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

  ⑸ 指名表演。

  ⑹ 齐读最后一句。

  第三 层(5节)

  ⑴ 导语:是呀,i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

  ⑵ 指名读本节。

  思考:本节表现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些事例?

  ⑶ 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

  ⑷ 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声调变化。

  ⑸ 学生赛读,可试背。

  第三部分(6节)

  1、齐读本节。

  2、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

  3、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4、再齐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

  三、片段欣赏

  1、文中多处使人感动流泪,找处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

  2、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最使你感动的地方。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6周4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背诵第5节。

  2、学会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交流会:介绍自己了解的抗洪英雄的光荣事迹。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第5节

  1、学生自渎,思考:怎样将本节分为三层?

  2、指名回答(总——分——总)

  3、按照所分层次自由背诵。

  4、指名试背。

  5、全班齐背。

  6、再指名背。

  二、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1、体会词语的意思(闪烁:一亮一闪;惊心动魄:场面宏大,让人担心,心惊胆战)

  2、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3、说说这两个词语能用再什么方面?(闪烁:星星、泪水、露珠、灯光;惊心动魄:战斗、电影)

  4、自由造句,教师相机指导。

  5、指名读,修改。

  三、交流会

  1、课外,大家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请将你所收集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2、到台前介绍。

  3、谈感受:听了这么多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哪里有……哪里就有……;哪里有……哪里就有……”请根据这句话仿造一句。

  【板书】

  大江保卫战

  1998年夏天 长江

  赤脚

  洪水赛城湖惊心动魄

  人墙

  扛、奔、说、咬、拔、扯、捆

  大江保卫战黄晓文

  转、背、跑、爬……

  飞向……飞向……飞向……

  激流中 在安造垸……在蒎洲湾……

  哪里……哪里……哪里……哪里……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这儿,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3、引读:

  (1)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4)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2、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3)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先谈感受,再读课文,释放情感,符合“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就是讲的“暴雨,大暴雨……撕咬着千里江堤”(引导学生回到上文齐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子弟兵们为了保住大堤,流汗流血,不顾个人的安危。(齐读句子)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面对肆虐的洪水,又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

  6、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四、作业

  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有很多,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有关的动人故事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点评

  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在读书中感受、体会、接受熏陶、感染。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行读文、自主感悟、自由讨论,适合了学生的差异性,发挥了学生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在精神上得到不同的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评价同学的发言、朗读,评价教师的讲解、答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也有利与从评价中了解学生。

  教材简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

  大江保卫战

  4、教师简介背景

  5、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几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概括归纳:一、灾情危急,二、奔赴战场

  2、圈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标点,读一读并体会。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3、指导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内容。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

  (3)板书小标题: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画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2)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把你想到的用笔写下来,在交流。

  (4)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例之二:铁汉本色

  师过渡:如果第一层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第二层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准备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课前搜集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再次朗读这句话。

  (7)齐读第四节。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先交流,交流你感动的原因。

  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2)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再交流。

  (3)朗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4)齐读这一节。

  5、总结,引读第六节,板书铭记

  ↓

  英雄

  6、有一首歌《为了谁》,唱的就是这群可歌可泣的抗洪英雄,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永远记住这群英雄,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

  三、回顾全文

  1、概述全文的思想内容。

  2、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训练

  1、以“当长江大堤遇险时”领起说一段话。

  2、1998年洪涝灾害后,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五节

  2、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

  大堤抢险(面)铭记

  大江保卫战铁汉本色(点) ↓

  勇救群众(面)英雄

  教学要求:

  一、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二、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幻灯片、纪录片《挥师三江》的剪辑带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巧引疑问

  1、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课题,简介背景。

  2、板书课题,将“战”字写大些,引导学生围绕“战”字提出问题。

  二、由疑促读,整体感知

  1、小结学生的问题,引导自读课文。

  ①按“为什么战――怎样战――战的结果”将课文分为三段。

  ②读准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

  2、交流沟通。

  3、指名分自然朗读,正音。

  三、学习第一段

  1、范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联系文中的句子,引导朗读感悟表现形势危急和子弟兵英勇气慨的词句。

  3、指导朗读。

  4、你读出了什么或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指导书写。

  2、师生一同查找有关1998年抗洪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切入课文

  1、学生、教师分别介绍所查找的资料。

  2、小结资料内容,切入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主要介绍了哪几个场景?

  2、引导概括。

  (①拼命保堤②铮铮铁汉③群众救星)

  3、学习场景一:拼命保堤

  ①看幻灯图片,用自己的话想像图意。

  ②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朗读感悟表现战士们奋不顾身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的词句。

  ④指导朗读,联系课文内容突出语速和音高的变化。

  4、学习场景二:铮铮铁汉

  过渡读:师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向大家叙述铮铮铁汉的事迹。

  ②引导画出文中的动词。

  ③指导朗读黄晓文被钉子扎伤的句子。(重读动词)

  5、学习场景三:群众救星

  过渡读:师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

  ①默读,思考: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

  ②回忆所查的资料,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③战士们是怎样去营救的?引导朗读文中的话。

  ④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面对如此英勇的战士,人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深情朗读“哪里……就……”、“看到……,看到……”

  ⑤指导朗读。

  三、小结

  1、师激情概括,切入第三段。

  2、朗读第6自然段。

  四、作业

  1、选取一个或几个场景,写一篇读后感。

  2、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师生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

  二、观看纪录片《挥师三江》的剪辑带。

  三、回顾影片和全文

  1、影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述说感动的理由。

  2、文中哪些段落在影片里出现过,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或影片中的一个场景,编演小课本剧。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5

  作者:王小明转贴自:江苏姜堰市南苑学校点击数:217

  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

  江苏姜堰市南苑学校 王小明

  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中的《大江保卫战》一文,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的通讯,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这一史实,用饱满的笔墨讴歌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与洪水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的顽强精神。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化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通过研读、品味,感悟文章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受到一次情操的感化,心灵的洗礼。

  一、创设情境,扣住中心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这一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幅空白的图画,孩子们对人民子弟兵英勇奋战的动人故事,知道得更少。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们内心受到震憾,情感得到濡染,课始,我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展现当年抗洪救灾的壮丽画面。同学们看了投影后,心情非常激动,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而“战”?是怎样“战”的?“战”的结果如何?从中体会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佩之情。

  二、引导研读、围绕中心

  读懂课文是感悟文章内涵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被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读后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被感动了。在这基础上,我紧扣文章的“战”字展开讨论,发生在九江赛城湖的这场战斗是怎样惊心动魄?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哪些感人的故事?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精神?……同时再次播放投影片,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课文,细心品味在这场特殊战斗中,人民子弟兵表现出来的与天斗,与地斗,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德。在解读的过程中,围绕“战”字进行理解,感悟体会这场战斗“惊心动魄”的情景。

  三、深入细读,突出中心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在教学本文时,为了能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启迪,我让学生以说促读,仔细品味。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画出反映灾情危急和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标点反复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战洪水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展现了三幅扣人心弦的画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默读并组织大家认真探究,用心品味,这些画面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为了让学生感受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勇救群众的献身精神,我还穿插讲叙了周运兰和小江珊获救的经过,同学们听了介绍,个个都很激动,一些同学眼里还闪动着泪花。

  总之,在教学时,我紧扣文章的中心,让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读,用心地读,在品读感悟、用心揣摩的过程中,学生们感触很多,感受很深。不仅获得了启迪,更主要的是情感得到了熏陶。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3、4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3、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课前播放视频《为了谁》。

  一 导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2 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3 师感情朗诵第一自然段,揭示课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誓死保卫着大堤。(板书:保卫大堤)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让你心灵受到震撼的句子,写出你的感悟,多读几次体会一下。

  2 交流:

  哪些句子让你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动?为什么?

  学生补充,教师随时指导朗读。相机出示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生活中手不小心被划破,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伤口都会钻到心里疼,我们的战士们被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这种疼,这种痛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啊,可我们的战士们却——(全然不顾)。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奋不顾身)

  他们不顾的仅仅是片石割破了脚趾吗?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受到怎样的伤痛?

  战士们对这种疼痛为什么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保住大堤就是保住了(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个念头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了。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心声。

  齐读:大堤,保住大堤!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 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b 那呼啸的狂风随时会把人墙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随时会把战士们吞没?但我们的子弟兵并没有害怕,把他们看作是在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声喊到:……。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 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b 那呼啸的狂风随时会把人墙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随时会把战士们吞没?但我们的子弟兵并没有害怕,把他们看作是在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声喊到:……。

  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读出来?

  c 战士们不仅喊出了革命的口号,还立下了革命的誓言。

  ppt出示:

  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ppt出示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他们身上的皮被晒掉了,没有流泪,继续奔跑在抗洪的最前线!誓死保卫大堤!

  经过几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ppt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现在你们感受到了吗?

  三 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一个,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黄晓文是一个铮铮铁汉?

  2、交流:从文中觉出黄晓文是个什么样的人?(意志坚强)从哪里看出来了?

  3、ppt出示句子:

  谁来读一读?我们来看黄晓文的动作,找一找?

  从这些动词我们体会到什么?(黄晓文压根没把自己的伤放在心上。)

  4、谁再来读一读。

  5、指名一生上前演一演。一起读。

  6、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呀?

  相机ppt出示:高建成 李向群照片

  四 比较2、4自然段的写法,指导写话。

  1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看看这两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

  3 师小结:

  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这是一种面的描写。

  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晓文一个人的行动,这是点的描写。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表现了全体解放军官兵奋力抢险的感人场面,又展示了典型形象奋勇拼搏的动人场景,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下面我们来看那场战斗中的另一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注意观察他的动作。

  播放视频:胡指导员拖麻包堵管涌的镜头。

  (先播放一遍,让学生感知,后再播放一遍,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师适当解说)

  五、总结课文。

  总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这里没有泪水,只有汗水。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在这场战斗中,我人民子弟兵除了保卫大堤还担负着抢救灾区群众的重要任务,我们下节课学习。

  六、布置作业。

  1、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

  2、给在抗洪中牺牲的解放军叔叔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2.揭题,齐读课题。3.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大江保卫战中,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二、学习课文:

  a. 学习第一节:

  1.过渡:98年的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灾,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我们来看。(放洪水录象)2.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洪的大、洪水的猛?4.指名读此节。5.找词句交流,指导朗读。

  “暴雨….”下得猛

  “转瞬间…..”时间短,速度快

  “撕咬…..”万分危急

  三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写出情况的危急,气愤的紧张…..

  “日夜兼程…..”时间就是生命,就是胜利!

  6.让我们再来感受洪水的肆虐,齐读第一小节

  b.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洪水肆虐,如巨龙般撕咬着千里江堤,形式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誓死保卫着大堤。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3.交流: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学生补充,教师随时指导朗读。

  救援神速☆“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你读出了什么?(救援神速)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你能读出来吗?

  奋不顾身☆“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仅仅是片石割破了脚趾吗?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还受到了怎样的伤痛?奋不顾身☆“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读出了什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乐观☆“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质疑: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他们不仅勇敢而且乐观,谁来读读战士们的这句话,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战士们不仅喊出了这样乐观的口号,他们还立下了其他令人感动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4.战士们用勇敢、乐观谱写了一曲感天地、泣鬼神的抗洪之歌。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c.学习第三小节:

  1.过渡:解放官兵战洪魔、斗恶浪、保大堤时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一个。为什么称黄晓文是个铮铮铁汉呢?

  2.自由朗读课文第四小节。

  3.交流。4.生活中我们被刺或者针扎伤时是什么感受?5.能将“扯”换成“拉、”“捆”能换成“包”吗?6.黄晓文是被一根铁钉扎进去的,而且扎的很深,可想疼痛程度是多么的令人难以忍受,能不能想象黄晓文拔除铁钉后,坚持肩上扛着沉重的麻包,在稀泥中艰难穿行的情景。7.再读此句,体会黄晓文意志坚强。8.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呀!你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9.指名介绍其他抗洪英雄的事迹。

  d.学习第五小节:

  1.过渡: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 ,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到了救护群众的战斗中去。2.指名朗读课文第五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指导朗读。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洪水的大、深,战士们所处的环境的危险…..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飞向……”无所畏惧,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激流较量。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3.让我们再来感受战士们保大堤、救群众的动人场景。(放录象)

  4.看完之后,你想对抗洪官兵说些什么?

  e.学习第六小节:

  1.过渡:同学们,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我们将永远铭记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2.齐读第六小节。

  三、总结:

  1.思考:为什么称解放军为“人民子弟兵”?

  2.是呀!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军民亲如一家,鱼水深情,让我们把这首诗歌献给我们最可爱的人。3.齐读诗歌。4.同学们,在抗洪抢险最前线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冲进火海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在歹徒面前,第一个挺身而出与歹徒做殊死搏斗的还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就像文中所说:“哪里……..”他们不愧为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永远的致敬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8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这将是一场怎样 ( )的大江保卫战呢?(加问号)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让人刻骨铭心。

  二、学习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句子: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指读。

  2、铭记就是……

  3、大江为何要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这年夏天发生了什么?上一节课我已经学过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感受这次灾情的危急。

  (齐读暴雨——九江告急!)

  是啊,一双双眼睛都关注着98年的那个夏天,不仅仅是你、我、他,所有人都不会忘记,

  4、大江为何要永远铭记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呢?

  这篇通讯稿,记者及时地向我们真实地报导了发生在抗洪一线上三个典型的事例。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概括,谁能说说你知道了文中讲了哪几个事例?

  板书: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过渡: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让我们跟着课文,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吧。

  三、学习“大堤抢险”

  1、本节中有一句的话集中概括了这次大提抢险,请找出来。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这一节,想一想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画面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读书要读出个性,读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学生补充,教师随时指导朗读。

  救援神速☆“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为什么说他们神速,你从那儿看出来?能读一读吗?子弟兵行动敏捷,救援神速,支队一声令下长……)

  奋不顾身☆“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们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仅仅是片石割破了脚趾吗?有没有同学知道他们还可能受到了怎样的伤痛?

  奋不顾身☆“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为什么说他们奋不顾身?他们会遇到怎样的危险?引读:可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个个……)

  乐观☆“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这是在狂风暴雨之中啊,在滚滚怒涛之中啊,这样的声音早就被怒涛吞没了,又怎么能鼓舞人心呢?再有力一些!

  战士们的喊声铿锵有力,而且同学们都说战士们是在用血肉之躯在筑起了一道人墙,我们想象一下,这洪水连卡车都抵挡不了,更别说人的身体了,这仅仅是一堵人墙吗?这应该是一道——生命之墙!再读!

  师介绍:战士们不仅喊出了这样乐观的口号,他们还立下了其他令人感动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

  (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激烈而艰苦,这句对联就是对这场鏖战最好的概括。再读!

  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一个个英勇子弟兵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不仅勇敢而且乐观,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恍若就在眼前。

  下面老师请大家观赏九江赛城湖大堤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

  (或者,没有录像)这样的人民子弟兵,人民能忘记吗,祖国能忘记吗?让我们一起记住他们!(齐读第二节)

  四、学习事迹之二:铮铮铁汉

  1、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2、如果大堤抢险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就是一个个体形象大特写。在你眼中铮铮铁汉应该是怎样的人?

  3、速读这一节,找一找文中什么地方能让你感到黄晓文是一个铁汉。

  师: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忘记了疼痛,可我们的心在疼啊,你能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4、出示: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简单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子弟兵。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

  课后同学们也搜集了不少这样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听了你们的介绍,他们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闪烁,你觉得这是一群( )的人民子弟兵。

  五、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师过渡: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五节,战士们的身影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再集体交流。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能将这三个“飞向”字改成“驶向”吗?

  (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学生交流不出,及采用引读: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我们的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哪里——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浓浓的(板书)军民鱼水情。)

  六、小结

  1、这里没有泪水,只有汗水;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这样的子弟兵,你们会忘记吗,人民会忘记吗,祖国会忘记吗?

  2、在98年的大江保卫战中,牺牲了许多子弟兵,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

  (出示):

  “98抗洪”那惊天动地的一幕:簰洲湾,1998年8月1日晚,广空高炮某团225营官兵在这一夜与滔滔洪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高建成、杨德胜、马斐、惠伟为、岳福勇等17名官兵英勇牺牲。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17座永久的丰碑。

  描述:那些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流血奉献的英雄们,就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是啊,一双双眼睛都关注着98年的那个夏天,不仅仅是你、我、他,所有人都不会忘记,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最后一节) 七、欣赏歌曲《为了谁》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有一首歌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想听吗?老师有一个要求:边听边抒写你对战士们想说的话,来赞美一下我们的子弟兵或表达一下你的敬佩之情。

  交流:写得多好啊,相信你们有许多话要说,这样,请大家写一封信给我们的抗洪英雄,把你们想说的话写给他们。

  板书:

  大提抢险

  大江保卫战 铮铮铁汉 军民鱼水情

  勇救群众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19

  22《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 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 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 首先,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如何。

  5、 出示词语,领读,从音、形、意三方面学习

  6、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 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1) 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 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 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 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3、 引读:

  (1) 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 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 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4) 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2、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3、 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 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 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3) 全班交流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多么勇敢的官兵们啊,他们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与洪水赛跑,让我们在朗读中去体会他们的奋不顾身的精神和当时争分夺秒的场面。齐读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 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理解:“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最能概括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它前半句写洪水牵动了战士们的心,后半句写了战士们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不怕流血牺牲,与洪水进行决战。

  4、 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5、 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6、 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四、作业

  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有很多,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有关的动人故事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20

  杨丽执教 常国龙评析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小黑板上的两句话,细细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1998年的夏天,一场接一场的大暴雨,使江水暴涨,肆虐的江水冲击着江堤。

  2、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生:轻声朗读、思考。

  师:请把你的感受与同桌分享。

  生:同桌间相互交流。

  师:把你阅读的体会与同学分享。

  生:第一句中的“一场接一场大暴雨”这句话,让我了解到那年夏天暴雨之多;文中的句子强调了暴雨不但大,而且一场接一场,下个不停。

  生:文中把长江比成暴怒的巨龙,形象地告诉我们洪水凶猛、江堤告急!

  生:同样是写雨大雨多,但第二句话读起来更有节奏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身临其境之感。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体会洪水的凶猛,情况的万分危急!

  生:……

  【评析】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受到自身水平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表现出肤浅,而不能走向深刻。学生学习语言更多体现出这一特征!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对文中精妙的语言进行品味、咀嚼,以培养和增强语感呢?杨丽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首先,设疑激趣,引导思辨。教者在出示意思相同而表达迥异的两句话后,提示学生细读慢品,捕捉感受。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思想之中。其次,组织交流,分享成果。教者要求学生先把思辨的成果与同桌交流,再与其他同学分享。因为思维的狭隘性和个人经验的限制,学生的感受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可以让学习者共享学习的成果,启迪思维,发展并深化对学习材料的认识。最后,朗读外现,积累内化。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者带领学生放声朗读文本中的内容,把抽象的思维成果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外现出来,达到积累和内化的目的。事实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法是培养学生评、品语言能力,增强语感的有效途径,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21

  ★ 学什么

  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5自然段;学习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 怎样学

  一 读文悟情

  轻声、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日积月累

  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然后把词语抄下来。

  2文中的排比句非常有气势,把它抄在下面吧。

  ★ 测一测

  一语音世界( 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chén bēn téng bù xī rì yù jiān chéng

  ( )( )( )

  bēng tā xuè ròu zhī qū pī bō zhǎn làng

  ( )( )( )

  二 词语精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巨龙 ( )的关头

  ( )的电杆 ( )的沙包

  ( )的本色 ( )的大决战

  ( )地撕咬 ( )地撕扯

  三 能力广角(选择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 既然--------就--------- 只有-------才----------

  无论-------都------- 哪怕--------也---------- 因为--------所以--------

  1、你------------知道错了,----------------应该改正。

  2、---------------困难再大,我们-----------要完成任务。

  3、---------------经常运动和训练,-------------能使身体强壮起来。

  4、---------------把这道题中的条件弄清出,这题----------不难做了。

  四 课文传真。

  1、《大江保卫战》是按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反映了人民子弟兵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风声雨声涛声,________;雨水汗水血水,__________。”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_______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这里的诗句是仿照__

  代__写的“风声雨声读书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飞向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战

  士们是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他们表现非常英勇。

  4、“哪里有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哪里有_____,哪里就有___________。”反映了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死的危

  险留给自己的大无畏精神。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_______,看到了_______,就像看到了__

  ______________。”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军民鱼水之情。

  ★ 再提高

  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子弟兵说些什么?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2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四、主要板书:

  大堤抢险铮铮铁汉铭记大江保卫战↓勇救群众鱼水情深英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回顾整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仍旧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请你们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参与热情。学生齐读课题。

  2、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战”字,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是的,98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地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一下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吧!

  1、观看录像——洪涝灾害记录片。看完学生谈感受。(这段录像就在战马凄厉地嘶叫中结束了,同学们,你看到了些什么。(提示: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或句子形容这一场面,)

  2、出示对联上半部分:老师想用一副对联的上联来形容这紧张的时刻。这真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齐读就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了多少感人的英勇事迹啊!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课文中介绍的感人事迹有(相机板书)

  (三)用心灵去体会――体会英雄壮举

  1、师:第2到5自然段就是具体描写了这些场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部分内容,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自读句子,体会情感。

  2、教师评价好的学习方法。3同学们,现在老师只想问一个问题,你读了这部分的内容,心里怎样。总结:说的多好啊,所以,我说,同学们会读书。

  (四)组织交流,体会情感,读好课文

  A、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B、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具体交流交流在大堤抢险这个画面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哪位同学先来。

  1、交流体会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处理。(始终以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为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情感。)

  (五)重点句子: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学生读这个句子,师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说的真好,老师从你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你在用心体会。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最想强调是哪个词?请大家自由读读,体会体会。“全然不顾”他们不顾什么,想想在扛沙包的时候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但他们顾的是什么。是啊,我们的战士们,当恣意的洪水在把他们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甚至将要吞噬他们的时候,子弟兵只有一个念头:保住大堤,保卫人民。此时此刻,在你的心里这是一批怎样的战士?当你深深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心中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情感?你的心灵真丰富,感情更细腻。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先自己练练。指名读,相互评价。(学生评价)齐读这句话。

  2、“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读了这段话,你能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句话?人墙,就是指什么。在你的眼里这长城好像什么。(一道洪魔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总结: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此时,战士们是怎么想的?此情此景,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些什么?是啊,这不仅仅是人墙,这是生命之墙。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指导朗读,相互评价。(师评价:在狂风暴雨中,在滚滚的怒涛中,这种声音早已被淹没掉了,怎能鼓舞人心。谁再来大声喊一下。好,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3、“经过几个……伤痕累累”学生读完,师设问:当你读到哪个词语的时候,你的心轻轻为之一颤。伤痕累累,看到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老师把这感人的画面带来了,请看(出示画面)看到这一双双伤痕累累的双手,有没有鼻子一酸,眼眶一热?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吧。学完了这几处感人的句子,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大堤抢险这悲壮场面。引出对联下半部分。老师想说的是这真是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齐读这副对联。这副对联就是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也是作者发出的赞叹。谁来把最后一段话读好。过渡:在这场战斗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下他们的战斗场面。

  4、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士们的英雄之举。看完这抢险的场面,在你的心中涌动了哪些话语,跟大家交流一下。师总结: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跟你们完全一样,我们怎能不感动,不崇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这次战斗响彻云霄,回荡天地之间。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大江保卫战》教案 篇23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63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指导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长江水位猛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许多地方的堤岸发生险情。有些地方洪水冲垮堤岸,将堤内的房屋冲毁,树木冲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紧张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和当地的群众一起,投入到抢险救灾的“战斗”中。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课文《大江保卫战》向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有关情况。

  文章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的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98年夏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长江保卫战。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官兵奋勇向前,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

  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赞扬人民子弟兵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段落欣赏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欣赏】

  九江赛城湖大堤的抢险救灾真实惊心动魄!子弟兵奋勇向前,谱写了一曲豪迈的英雄赞歌。第一句交代什么时候发生了怎样的险情。“凌晨两点”,黎明还未来临呢!此时,大堤发生塌陷,是何等危险!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是解放军战士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卫大堤的重任。随着之队长的一声令下,战士们投入到抢险护堤的战斗中。你看,他们肩上是沉重的沙包,脚下是泥水,还夹杂着嶙峋的片石,但战士们并没有将这些困难放在心上,他们来回穿梭,有的甚至为了跑快而赤脚,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甘于奉献、不怕艰难呢?是心中的信念——保住大堤!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正因为如此,战士们才会不顾被片石割破脚趾,才会不顾狂风暴雨的袭击,才会不顾巨浪的威胁。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这是多么恶劣而充满艰险的环境啊!可战士们却毫不畏惧,高声喊着口号,奋然跳入水中,没有犹豫,没有胆怯,用生命之躯作为屏障去阻挡肆虐的洪水。读到这儿,你的心中是否生起崇高的敬意呢?为战士们这样忘我无私的精神而感动?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官兵们以铮铮铁骨保住了大堤。在那鏖战的几个小时里,战士们付出了多少?从那累累的伤痕里,我们读到的是官兵们那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入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则对联可谓是对官兵们抢险救灾情景的俄高度概括。上联主要从听觉的角度反映环境的恶劣,下联主要写官兵们的付出,言简而意赅。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欣赏】

  这部分虽然写得较为概括,但把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一片赤诚表现得感人至深。第一句连用三个“飞向”的句式,构成排比,向我们展示出战士们奋勇救人的英姿。洪水袭来,水流湍急,在树梢、在房顶、在电杆上,随处可见等待救援的群众。漩涡出没,水情危急,但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战士们与汹涌的急流展开了搏斗,驾驶小舟劈波斩浪,把希望送到每个需要救援的群众身上。这样的队伍,怎能不使群众感到安全有了保障呢?难怪在他们眼里,军人就是大救星了。这大救星三个字中包含了人民群众的感动和对子弟兵们的无比感激!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用典型事例表现文章主旨

  读了《大江保卫战》,什么地方最令我们感动呢?课文中描写色九江赛城湖大堤抢险的场景和黄晓文连长的感人事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开头给我们交代了大江保卫战的背景,营造出形势万分危急的氛围,点明一场大江保卫战正在打响!读了这一部分,我们期待着下文会介绍些什么呢?一定是这场保卫战是如何打响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

  事实上,文章接下来就向我们重点介绍了九江赛城湖抢险的情况。四百多名官兵在狂风暴雨之中,在滔滔巨浪面前为了保住大堤,他们呐喊着,在泥水里来回穿梭。为了抢速度,有的脱掉了累赘的鞋子,赤脚飞奔,即使脚被片石割破也全然不顾。为了保住大堤,他们还跳进了水中,以生命之躯组成了人墙以阻挡肆虐的洪水……这部分内容虽然没有具体写哪一位官兵,但是这一部分的描述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群体,一支队伍的战斗精神和他们心中的信念,感受到他们为了人民誓保大堤的情怀。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分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全文的主旨是很切近的,像这样能够充分体现文章主旨的事例,我们称之为典型事例。文章第2自然段是通过解放军群体的事迹来作为典型事例,而文章第4自然段则是通过这个群体中的一员的事迹来作为典型事例,让读者对抢险救灾中的官兵们的英雄气概有了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黄晓文的一系列动作中,反映出官兵们钢铁般的意志,使读者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典型事例在文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其具体而翔实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使读者在感动的同时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那么,我们在习作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去选择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其次,在习作过程中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本文是一篇通讯报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交代得很清楚,所选的事例典型而突出,富有时代气息。你能从最近的报纸上也找到一篇内容较翔实的通讯报道吗?

  2、请注意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部分——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像这样句式相似的三个几三个以上的句子是排比句,你能从文章中再找两个例子吗?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大江保卫战》教案(优选2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海上日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022教育教学反思小班锣和鼓教案反思湘鲁版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反思通用模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