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作者:admin2023-03-21 14:48:01

导读: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选12篇)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1 师指黑板课题,指名两个学生读课题。 问:你知道有哪些课本?生:语文书,英语书...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选12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选12篇)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1

  师指黑板课题,指名两个学生读课题。

  问:你知道有哪些课本?生:语文书,英语书、科学书。

  问:课本有什么用?生:教我们知识,陶冶情操

  问:在这本书里,课本指的就是什么?答:大自然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大自然怎么叫课本呢?课本里有些什么呢?为什么叫绿色的课本呢?怎么样打开绿色的课本?

  二、新授

  1.我们长江路小学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

  出示“锦jin ”。读,正音,出示“棉”和“绵”比较形声字的区别和特点,教师讲解。

  出示“云锦”请学生解释意思。师说:课文中说“天空出现云锦”这云锦指的是什么?生答。你觉得这云锦怎么样?太美了。指名读这个词,再齐读一遍。

  学生大声读课文。师要求看准字形,读准字音,要注音前鼻音,要放开声音,大声读,自己读。

  学生读课文。

  生读完,师评价:姿势端正,说明在用心读书。问: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生:这是美的课本,大自然的课本是五彩缤纷的。生答,说不出具体意思,师总结:你觉得很丰富,是吗?

  我们一定要跟着诗人走进大自然去品读,去体会。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想,眼前仿佛展现什么样的画面。(生读了20秒)师请生说画面。生说自己看到的画面。

  哪个词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画面?(敞开)读好这个词,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接着问:从两个“去吧”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自由读。

  生答自己仿佛看到大自然在呼唤我们,师说:是啊,大自然在召唤我们,你能读出这种召唤吗?生读这句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2-5部分,边读边想想,自己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同时板书:看 听 感受)品读的要求明白了吗?好,开始读吧!

  2.生读2-5部分。

  生读完后,师说:不但要用嘴巴读,而且要用心去读,去品味,去想像。同学们再读一读。生再读2-5部分。

  交流一下。生说:我仿佛看到野花……感觉很快乐。出示诗句。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说:……

  师: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很多小动物很快乐。

  从“洋溢”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每个人都非常的快乐。

  我们来读一读,生齐读。

  还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粒。

  师:你想到了什么?另一生答:我仿佛看到了葡萄,师说:什么样的葡萄?紫莹莹的葡萄。

  你有没有去过田野?那里还有什么?生答:白花花的棉花。另一生答:不管是什么,都是金光闪闪的。师:为她鼓掌!生鼓掌。

  出示诗句,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绚丽的色彩。生答自己仿佛看到青松,师想到〈〈青松〉〉带学生背诵。齐读诗句。师总结:同学们,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诗歌的魅力。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景。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生说:从“绿水说前进吧……”这句我体会到“海纳百川”的含义。师点评:他的语调虽然平淡,但说的很有道理,请你读一读这句话。生读此句。

  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句,我站得高看得远,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只有攀登才能看到无限的风光。生: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

  师:是啊,我们要……勇往直前,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一生读,师说还不够,请另一生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你们把老师也给感染了,同学们,还有一段话,这段话(出示“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请一个同学读。读完,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填空:我看到( )的天空 我看到( )的大地 我看到( )的早晨 我看到了( )的黄昏

  生答:五彩的天空,绚丽的天空,一望无边的天空…… 绿油油的大地,金灿灿的大地……

  生齐读本段诗句。

  为什么作者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呢?

  生: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春天的,春天是绿色的,所以说是绿色的。

  师:再想想,为什么说是绿色的呢?

  生: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

  生:森林是绿色的,这写的是森林。

  师:一年四季,大自然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所以说是绿色的大自然。

  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生答,:因为大自然是更广阔的课本,那是一本百科全书。

  3.生读最后一节和第一节,读完问:现在读和开始读一样吗?生说不一样。

  配乐,一二节男女生分读,然后齐读。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3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后杂想

  一直以来,我都为学生课堂反应的木讷而苦恼。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满怀期待地问下去,很多时候得到的却是无言的冷对,每当那时,我便感觉心寒,有几次甚至动怒,结果却更加糟糕。自责、埋怨、气愤……一股脑涌上心头,仿佛有一块巨石严严实实地压在心头。

  升入五年级了,我感到再也不能这样了。于是,开学初,我就大力鼓吹课堂积极举手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语文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苍穹,小至花鸟虫鱼,世间万事万物尽收“囊”中。从这门学科里,我们可以跨越时空,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迷人风景,可以迈进故事王国,聆听一个个绚丽多姿的故事,可以与先圣今贤对话,获得智慧的启迪,精神的滋润,可以浸润在母语世界,领略母语的丰富与微妙……我甚至还把从孙建峰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句“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一次次地念叨给学生听。期望有更多的学生勇敢自信地表达心中的想法。

  今天,我走出《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课堂,顿觉轻风拂面,神清气爽,因为,我这“欲望的深壑”终于在今天的课堂中得到了“填补”。

  说来惭愧,对诗歌的教学,我向来恐惧,从“实用”的角度考虑,能够背出便万事大吉。诚然!这应该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却让我颇伤脑筋。在备课时,我想细化设计,精心预设,却难以下笔。无奈之下,只是列了个提纲:1、细细品味课文,扣住有关词句去体会、评价这“课本”怎么样。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深入研读。3、体会这“绿色的课本”如何去打开。第二版块几乎是完全的“生成”,究竟学生会有怎样的体会与感受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怀揣着忐忑走进了课堂,开始了“大自然之旅”。开始交流了,学生的反应与我的预想相差无几——了了几只手,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面露嗔色,而是微笑着请一位女生回答。这位女生选择的是第四小节,她说,这一节是祖国山水的呼唤,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勇敢地向前进。不然,就没有无法获得成功。我心头一喜:头开得不错啊!于是,我大家称赞,鼓励学生围绕这一节继续交流。大概是受到第一位女生发言的启发,举手的人越来越多,纷纷发言,有的说:要想看到山上美丽的风景,就要勇于攀登,不能半途而废,这里山上的美丽风景其实指的是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有的说:这句话是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祖国山水的话,号召我们少年儿童要有勇气、有胆量,去挑战困难和挫折……接着,我通过引读、男女生分别读的青山、绿水的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内化。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时而激情范读,时而盛赞学生的发言,时而指导学生读书,学生们兴致勃勃,饶有趣味地朗读课文、畅谈体会。都能比较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妙意境和绵绵意蕴。比如,一名男生在谈到“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时说道:这句话描绘的景色可真美,而且好像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翠竹一样的挺拔,像松柏一样苍劲。这样的体会可谓是独到,充满了个性化色彩。

  整节课,我都处于欣喜若狂的状态,结课时,我对学生说:我没有想到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如此丰富多彩的体会是你们用心读书的结果。你们是我的老师!孩子们会心一笑,我继续“鼓吹”:语文课上最美的风景就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因为每一个体会都是智慧的结晶。老师讲得再多,也仅仅是一种智慧,如果每个人都发言,那么我们在一节课上,我们就收获39种智慧。(我们班共39个人。)

  最后,我们在齐读声中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

  回想这节课,我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除了归功于此前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育”,还有这么两点因素:1、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每次学生的发言我都没有像审判官式的给出一个冷冰冰的对与否的评价。对回答得好的,我加以鼓励,对于回答有所偏差的,我强调这是他的独特体验,鼓励继续交流。2、营造了一个浓烈的情感氛围。充满激情的课堂评价语言,对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让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着,在这情感的催发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恐怕“情动而辞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凤凰网友:

  什么是课堂上最美的风景?

  邓斑竹所说是其中的一种胜景!邓斑竹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讲出了一些所谓理论教育家所梦想的境界!

  不过,提一点小小的建议:

  比如,一名男生在谈到“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时说道:这句话描绘的景色可真美,而且好像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翠竹一样的挺拔,像松柏一样苍劲。这样的体会可谓是独到,充满了个性化色彩。

  这位学生的体会还应该进一步引导,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文还可以受到人格的熏陶,这样打开的欲望就更强烈!

  我还没有教学这篇课文,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入手教学这篇文章:

  问题定位:

  1、大自然的课本是什么样的?

  2、如何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3、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研读探究: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有体会有感受的随时写下记下,花十分钟

  2、围绕三个问题交流

  第一个问题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一些浅层的词组,如:苍劲的松柏等

  深一些的层面让学生回答,打开大自然的课本,我看到_______,我听到___________,……我感觉到___________(其中省略号可以自己填写)

  第二个问题教师板书一些关键词:发现、描绘……

  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围绕课文交流,然后围绕《人类的老师》以及《大自然的灾害》来交流,让学生对打开大自然的课文有一种科学的认识

  3、回答课后第四题

  以上是我的教学思路,请大家指正!

  对<<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问发表点个人想法:

  本人觉得这篇课文可以用两个问题概括:1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2怎么去打开?

  另外,对第一个问题决绝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解决另一个问题:我们人应该想大自然学点什么?

  课文的个个小节都明确的告诉我门了!如学习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等等.教师只要组织学生集体学习第二

  小节,剩下的3 4 5 可以自己解决,或者小组讨论后解决.

  第二个问题重点是抓动词,学生抓动词后理解 朗读!!有了第一个问题做铺垫,学生很容易解决第二个问题.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读的训练和拓展了!

  读,1和6段一样,但感情有区别老师门应该有体会,不多说,2 3 4 5段各有特点,在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应

  该贯穿.到这里读的时候应该可以很好的解决!

  最后,拓展就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打算,可以放一些名山大川的图片,以及一些大师关于自然的豪放的

  诗词 名篇!最后以 "我想"开头谢谢自己的想法,下节课交流!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4

  这篇文章是大自然美丽的呼唤,是祖国热情的呼唤。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课文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用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现代诗时,我紧抓课题关键词明确教学重点,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 “课本”二字,然后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对课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我们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阿?”学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识。”我接着说:“课本中有许多让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那课文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生回答说:“因为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很多东西。所以把它称为课本。”表扬他之后,我又接着问到:“作者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那么大自然的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刚发芽的小草。”有的说:“枝叶茂盛的树木。”还有的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最后我笑着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呀,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5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

  教材简析: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孙有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设计理念:

  实实在在想象出最美的画面,简简单单诵读出最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播放〈〈小鸟小鸟请到这里来〉〉歌曲。

  师:这首歌把我们带进了美妙的大自然,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碧绿的草地、各色的野花、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小鸟正在快乐地歌唱。的确,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是我们同学学习探索的“绿色的课本”,今天就让我们去打开这课本,在诗歌的境界里领略它的神奇。(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复习巩固:

  1﹑读一读下面词语:

  敞开 芬芳 描绘 云锦 微风

  相聚 仓劲 饱满 黄昏 无限

  2﹑朗读诗歌 .

  三、 批注感受,合作交流:

  师:这首诗歌清新明快,语言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这首诗吗?喜欢哪一句或哪一小节呢?为什么喜欢?

  1、自由朗读,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2、组里互相汇报阅读感受。

  如:我喜欢“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两句。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召唤,激发少年儿童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学生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再如:我喜欢第二小节因为这两句话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秘密。

  四、感情朗读,体会美景:

  让学生谈谈自己旅游的经历,引起学生美妙的回忆。

  师: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心情怎样?读这一小节应读出什么语调?

  学生交流讨论:应读出欢快的语调,喜悦的心情。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人描绘的动人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五、读写结合,启发思维:

  1、师:奇花异草、鸟语花香、珍禽异兽,美丽的大自然正敞开怀抱欢迎有心人哪,大家看第四小节:

  青山说:攀登吧,

  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

  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师:这一小节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对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大家都是小诗人,看谁续写的好。

  野花说--------------------------------

  小鸟说:----------------------------------

  ----------------------------------

  2、师这首诗美,插图更美大家观察书中的插图,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多美的画面啊!你看 --------的天空, ---------的草地;你听,黄鹂------------,小溪-------;你闻,空中还弥漫着------------,还有那-----------,这大自然就像是 ------------------!

  六、课外拓展,升华感情。

  朗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眼睁开就能看见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感悟思考:

  1、因为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可以( ),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就能掌握这些知识, 因此,课文中用” “来比喻大自然..

  2﹑我喜欢这”绿色的课本 “,因为( )

  八、自我评价,课堂反馈: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了。

  2﹑拟人手法的运用太形象了,我以后要尝试运用.

  3﹑诗歌中的反复﹑押韵﹑我已经掌握了.

  4﹑我现在就想徜徉于绿色的课本中了。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7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今天预约课的教学内容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说实话,教案的最终定稿是在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前十分钟——预约课之前一节课。定稿之前的反反复复,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因为,之前星期四的推磨课上下来,师父刘红美老师给我的指导就是:课堂语言一定要多打磨,力求准确、恰当;课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细致,做到“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为有源泉活水来’”;同时,自己的课堂提问一定要做到“送到学生口中”,要求明确。鉴于推磨课的教训,在今天星期五的预约上,我力求改正自己的缺点,完美教案,力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预约课上下来,奚校长的建议让我醍醐灌顶:平时,我过分注重课堂流程的外在表现形式,忽略了形式之下的实质性的知识的传授,忘记了学习的三维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奚校长说:现代小学生情感淡漠,看到美景不知道欣赏、看到关爱不知道珍惜,这就是当今语文教学的悲哀,语文教学就应该在这个关键时候扛起大旗,肩负起激发学生情感的任务。而我,就应该把这项任务融入到自己的教学流程中,真真正正体现语文教学的宗旨。

  我想,以后不仅仅是推磨课或者预约课,就连常态课堂,我也应该注重精雕细琢和学生情感的激发,这样才能真正执行语文教学的宗旨,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教学反思

  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现代诗时,我紧抓课题关键词明确教学重点,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 “课本”二字,然后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对课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我们有些什么课本啊?”学生回答:“语文课本。”“数学课本”“英语课本”……我又问:“平时我们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阿?”学生回答:“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有丰富的知识。”我接着说:“是的,课本中有许多让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那课文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生回答说:“因为大自然像个万花筒,四季更替,万物争荣;动物植物的存在,更让我们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动物、植物等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很多东西。所以把它称为课本。”赞扬他之后,我又接着问:“作者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那么大自然的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刚发芽的小草。”有的说:“枝叶茂盛的树木。”还有的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还有的同学畅谈他旅游过程中队大自然的独特感受,最后我笑着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感受到的大自然真美!是呀,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大自然美丽的呼唤,是祖国热情的呼唤。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课文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用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在学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现代诗时,我紧抓课题关键词明确教学重点,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我先在黑板上板书 “课本”二字,然后问大家:“同学们,我们对课本再熟悉不过了。平时我们用的课本有什么特点阿?”学生回答:“有很多文章,有很多新的知识。”我接着说:“课本中有许多让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那课文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你是怎样理解的?”一生回答说:“因为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等的身上得到启发,发明很多东西。所以把它称为课本。”表扬他之后,我又接着问到:“作者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那么大自然的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刚发芽的小草。”有的说:“枝叶茂盛的树木。”还有的说:“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最后我笑着说:“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呀,绿色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吧!”于是学生迫不及待的把书打开,大声地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在对课文语言的朗读品味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能力目标:能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表达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使用工具。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细读文章,

  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品味赏析,感悟诗情。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学了课文,你知道这大自然的课本里有些什么?

  二、细读品味,感悟诗情。

  1、黩读课文,找找诗中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请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

  3、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曾呼吸、发现、描绘、倾听等接触大自然的事例与感受。

  4、学习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从“敞开”一词,感受祖国的绚丽多彩。反复朗读这两节,体会诗的内涵。

  5、体会开头与结尾反复的作用。

  三、朗读体会,深化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朗读。

  3、全班朗读交流,先指名读,再评析指导,读出诗的明快、豪情万丈、舒缓,读出诗的内在的旋律。

  4、最后全班齐读。

  四、作业:

  A:完成练习册。预习下文。背诵这首诗。

  B:选择校园一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写下观察日记。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解题,质疑。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生齐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

  1) 指名读并适时纠正读音

  2) 开火车读

  3)齐读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

  强调诗歌朗读时节奏、停顿的把握

  3、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了哪些景物呢?

  (2)、师读课文,学生划出有关语句

  (3)、交流

  师随机点生回答,: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4)、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你能形容这是个什么样的大自然吗?

  (5)、大自然如此美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4、完成质疑问题一

  (1)、是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板书:(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齐读课题

  三、写字

  课后生字字形分析、描红

  四、总结。

  大自然是那样的美丽,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可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我们要怎样去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呢?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板书】

  4、(祖国号召我们)去大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后反思】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大意。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现代诗,很适合于朗读。在教学时我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指导、强调诗歌朗读时节奏、停顿的把握,并随机通过评价及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读通课文,读好课文。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去领略课文所描写的大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迷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了情感基础。

  但是这节课上,我还存在着许多的遗憾。如教学的多个环节没有被我很好地连贯起来。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单一。引导不够,太过注重自己的讲授等。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10

  这是一个明媚的上午,我步履轻松地迈进了我和50位孩子共同的课堂。不知为什么,一想到即将学习的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心中就恍若升起一股昂然向上的力量和一种急欲分享的冲动。

  心中的色彩

  描述、初读、感受、交流、读诵——课,在美好地行进。

  师: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生:不对,大自然里也有红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绿色的。

  出现了别样的观点?这正可形成认知冲突,得赶紧抓住——

  师:说得有道理!那么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想想,绿色是不是有着某种——

  生:我明白了,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好,人们常说“生命之树常青”。

  生:确实,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绿洲,就等于获得了生命的希望。

  生:因为绿色充满活力,像一个少年,朝气蓬勃,热力四射。

  生: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运用被历代称颂呢!

  生:绿色还是环保的同义语,现在人们要吃绿色食品,要住绿色住宅。

  师: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课堂叫做绿色——(生:课堂)总不会说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

  “哈!”同学们“哄”的笑了起来,课堂气氛宽松而愉悦。就在这时,一个角落里传出一声嘀咕——

  生:我就不同意,难道其他颜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哦,是许欣。再看其他同学,受了他的影响,有不少在频频点头呢。好,干脆抓住这个有意思的话题伸展下去——

  师:好啊,那你说说看,你认为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红枫、红花、红云,万紫千红。红色代表着喜气洋洋,象征着红红火火。

  师:红色的大自然,好!蕴藏着热烈,昭示着兴旺,传递着幸福。古诗中对“红”的吟咏也很多,像——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人面桃花相映红。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白色的。白色象征着圣洁、高雅,雪花就是那美的精灵。

  师:不错,民间有谚语:瑞雪兆丰年。

  生:我觉得大自然是彩色的,人们不是常说“绿树红花”“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橙黄橘绿”吗?你们想,如果只是一种颜色那多单调啊!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同一个大自然,怎么各人的体会就不一样呢?

  生:肯定不是红绿色盲呗。

  (立时教室里又是笑声一片)

  生:是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吧。

  生:我想,是每个人对大自然体会的角度不同。

  师:精辟!你的发言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刚才我们的讨论是否就是现实的自然和心中的自然的关系?(生点头)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来体会他心中绿色的大自然吧。

  自己的课本

  有人说大自然是本无字书,又有人说大自然是蓝天下的课堂。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可是,我跟孩子们从生动的诗句中,已经体察到了“宽广”“辽远”“生命”。接下来,该好好领悟大自然的内蕴所在了——

  师: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孩子的理解总是带着强烈的个体色彩,恰恰是这一点触发了我的灵感:何不变换问题的角度,充分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拨动起他们各具韵致的诗弦?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谢谢你,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

  这下孩子们来劲了,先是交头接耳一番,随即便是一片小手的森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我们倚靠在大树旁,不就是“休”字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道: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我也认为是音乐课本。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哗啦啦地往前跑,像在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空中,小鸟在赛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娇莺恰恰啼”嘛;林间,野兽在狂吼,那都是摇滚。

  (班级“小歌王”李骏的发言让孩子们大笑不止,有的甚至哼哼了起来。)

  生:我认为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明,线条多样,层次丰富。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师:真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诗:云是天空的画。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一年四季,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师:好浪漫的想象啊!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舞蹈课本等等。就像我们心中各有一种大自然的色彩一样,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课本。

  ……

  不知什么时候,下课的音乐声响了起来。走出教室时,孩子们竟然不约而同地齐声高诵: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成功演绎课程目标的尝试——《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评析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魏南江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周益民老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教学片段,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年轻的周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把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演绎得有声有色、丝丝入扣。说真的,没有一定的理论领悟力和课堂调控力是很难做到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尽管一线教师对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也初步明白了课程目标从单一走向多元的意义所在,但要真正在课堂上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还是有相当距离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在某些地区和学校曾经或正在出现一些偏差:例如,教学实施中,三维目标简单相加、平分秋色,结果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落不到实处,没有依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显得空泛苍白,过程与方法流于形式。又如,因为课标提出“不要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于是,教学中避知识不讲,绕能力训练而行,知识能力目标人厝趸蛉笔в庵旨虻ハ嗉醯姆喝宋幕萄в值贾铝诵矶嘤镂目尾幌裼镂目危闪宋幕倏瓶巍⒚袂榉缢卓巍⒖伪揪绫硌菘蔚鹊取r陨现种侄钥纬棠勘甑内故停抵噬隙际嵌孕驴纬叹竦囊恢治蠼狻?/p>

  课程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准绳,是教学实施中的规约,更是教学评价的依据。中国有句谚语:“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课堂上,正确处理课程目标的关系,课改就会相应地顺利些。否则,教学中还会出现更多的困惑。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目标呢?我想就周老师的教学片段,说点自己的想法。

  周老师的教学片段,凸现其新的知识观、学生观,这正是他能落实三维目标的关键所在。新课程各科课程皆是从三个维度来厘定课程目标的,那么要区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本质特征,只能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也就是说“知识与能力”是一门学科中对学生而言最有价值的知识点,也是学科中最基础的目标,失去它,也就失去了其学科独立存在的价值。对我们语文教学而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仍是我们教学的“抓手”,同时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依托。舍此“抓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儿,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知识能力的取向。课改前曾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确定性,把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僵化的、外在于人的供人掌握的东西,由此导致“内容本位”“教师中心”的课程体系。而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看成是凝固不变的东西,而是合理承认它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因而知识技能获得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而形成“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课程体系。

  周老师深谙此道,在每个教学片段开始,他都选择了一个足以统领整体的知识点: “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课本”是全诗的“意象”所指,“绿色”是全诗的“诗眼”。这两个知识点如果放在课改前,是“确定”而不容更改的,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也无需思考。而在这儿,周老师却把它作为仅供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批判、创造的“抓手”,目的是要让学生自我开掘,发现“自己的课本”、寻找“心中的色彩”,力求在学生心理图式和文本图式之间架起一座互为融通的桥梁,以便和文本平等对话创造条件。于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自然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所以大自然是绿色的;也可以观照自己的主观感受:“因为绿色象征生命,象征活力”,所以大自然是绿色的;还可以整理加工自己的语文积累:“认为大自然是红色的”、“白色的”或索性是走入自己内心“认为大自然是彩色的”。教师的启发引领、联想推演,让学生探究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

  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原来知识的意义被重新建构:“同一个大自然,各人的体会却可以不一样”,这是因为“现实的自然和心中的自然的关系”所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对话的平台已经建起,对话的语流必将畅通无阻。当老师带领大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去体会他心中绿色大自然”时,诗中的声音、色彩,定是自己能感受得到的声音、色彩;诗中的早晨、黄昏,定是自己曾经走过的早晨、黄昏;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定是自己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共同艰苦跋涉,奋力思考而得到的新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在这一意义的追索中得到了升华,同时,它又激励着学生进入一个更新的阅读期待,激励着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对话平台,俯瞰一个更加崭新的世界。

  三维目标在周老师课堂上水乳交融,不着痕迹。既完成了学科任务,也完成了"立人"的任务;既训练了学生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上述思维方式相对应的语文能力,即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

  由此可见,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一个显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显隐兼顾的达成性目标,是对所选择的知识与能力的反思、批判与应用,唯有如此,知识能力的意义才能被不断重新建构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伴随着对知识能力的反思、批判和应用所实现的个人倾向性的提升,是一个隐性、渗透性的目标。三者互伴互随,始终贯穿教学全过程。

  欣赏周老师的教学片段,留下的思考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就此打住。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11

  师: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啊,谢谢你,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当我们倚靠在大树旁,不就是“休”字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道: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曲春天的歌。

  生:我也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哗啦啦地往前跑,像在唱着一曲古老的歌谣。空中,小鸟在赛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娇莺恰恰啼”嘛;林间,野兽在狂吼,那都是摇滚。(生大笑)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明,线条多样,层次丰富。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师: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诗:云是天空的画。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一年四季,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师:好浪漫的想象啊!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气而又美妙,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是舞蹈课本等等。就像我们心中各有一种大自然的色彩一样,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课本。

  娓娓地叙,淡淡地笑,这样恬淡从容的氛围,真实朴素的课堂,却让多少思绪飞扬,让多少心灵共舞。这样的课堂就如每天的生活一样自然。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表示这样呢?虽然身处小小的教室,但老师和同学们已经从生动的诗句中,体察到了大自然的“宽广”“辽远”“生命”。这样的课堂,老师能以“学生”为中心真实自然地教学,轻轻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既而打开了孩子们手中的大自然的课本。

  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篇12

  本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在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偏正式词组,如:“绿色的大门”、“芬芳的空气”等,给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了少面儿童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

  在学习完这首诗后,为了帮助学生把一些好的词组整理出来,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绿阴 ( )的松柏 ( )的生活

  ( )的空气 ( )的色彩 ( )的大海

  ( )的翠竹 ( )的沃野 ( )的早晨

  本以为这类题目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应该是驾轻就熟的。即使没学过这首诗,凭着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也能马上完成。但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有些学生对于书上能直接找到的如“清凉的绿阴”这类基本能完成,但对于“( )的沃野”(书上是沃野的耕耘)这类,他们就有点束手无措了,好多同学就填了耕耘的沃野。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产生了一种疑问:这些学生学习了五年,头脑中到底积累了多少词汇呢?

  经过思考,我认为让学生积累更多词汇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 课内积累,扎实掌握

  学生接触新的词汇大多数都在语文课上,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本语文书,让学生牢牢把握住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词汇。在课上让学生进行充分感悟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一些好的优美的词汇记录下来,甚至可以适当的抽取一些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将来在今后的学习与写作中能灵活运用。

  2、 课外搜集,扩大容量

  我国的语言文字极为丰富,同一个意思能用多种不同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如果学生只积累语文书中的词汇,那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做到课内积累,扎实掌握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让学生在课外积累一定量的词汇。如何积累课外词汇呢?方法有二:

  (1)在上课时,如果学到一些好的词汇,如“举世闻名”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近义词,即都是描写非常有名的词语。然后在课堂上抽取出一小部分时间进行交流汇总。这样一来,在习作时,提到“很有名”就写“举世闻名”的这种现象就可以完全避免了,习作的语言也就丰富生动起来了。

  (2)课后布置学生看课外书的同时,及时让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把课外书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摘录下来。老师利用晨会课或阅读课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这几天看了什么书,书中摘录的好词佳句。这样交流以后,学生不仅记住了自己摘录的东西,在听的同时也把别人的好词佳句记了下来,积累词汇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3、 多做训练,加以内化

  学生摘抄了词汇,如果老师不给他们提供使用的机会,那词汇也得不到很好的积累。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意识到多练对学生积累词汇的重要性,从而在让学生积累好词汇后,适当的找一些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如在学习完《师恩难忘》后,让学生仿照这篇文章写一下自己的老师,用上书中的一些好词。这样练后,学生对词汇就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时也把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总之,在今后的学习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将成为我教学中的重点任务,我将竭尽全力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积累方法。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现代诗研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选1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海上日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022教育教学反思小班锣和鼓教案反思湘鲁版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反思通用模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