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admin2023-03-09 19:20:01

导读:《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3篇)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3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3篇)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

  2、介绍李四光:

  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

  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

  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

  (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

  三、学习第二段

  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

  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非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教案中,我还设计第五个环节,就是书写指导,但在课堂上我还来不及实施这个环节。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糜老师帮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总共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之后是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我应该在下次引导好学生,使整个课堂教学紧凑,从而让整个课堂显示出一种精神抖擞的气氛。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很惭愧,一个教了两年书的语文教师还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概述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往仅会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课之后,特别是听了糜老师的评课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所以,一堂课设计的好与坏以及学生上课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的。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刚才说了目标重要性,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对于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确定的目标太低,以及缺乏足够的发展意识。我潜意识中还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级只要会读词,读通课文的要求上。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远远是不够的。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糜老师说的对,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这些学生到了六年级还是不会。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再仔细地反省了一下,我会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像糜老师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糜老师能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关键所在,是我今后进步的前提。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师在以后能给我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

  2、介绍李四光:

  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

  3、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

  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

  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

  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

  (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

  三、学习第二段

  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

  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非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教案中,我还设计第五个环节,就是书写指导,但在课堂上我还来不及实施这个环节。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糜老师帮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总共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之后是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我应该在下次引导好学生,使整个课堂教学紧凑,从而让整个课堂显示出一种精神抖擞的气氛。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很惭愧,一个教了两年书的语文教师还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概述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往仅会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课之后,特别是听了糜老师的评课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

  所以,一堂课设计的好与坏以及学生上课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的。

  三、发展观念不够明确

  刚才说了目标重要性,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对于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确定的目标太低,以及缺乏足够的发展意识。我潜意识中还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级只要会读词,读通课文的要求上。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远远是不够的。三年级学生还更需要的是培养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我却一直都担心学生答不上来,从而没有设定专门为培养概括和思维能力为目标的环节。糜老师说的对,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这些学生到了六年级还是不会。所以,通过这个课我认识到,定目标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准确目标,要努力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情况来确定目标。

  我再仔细地反省了一下,我会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像糜老师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糜老师能让我及时发现问题关键所在,是我今后进步的前提。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师在以后能给我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你在玩这个游戏时是什么感受?

  2、(出示童年李四光的图片)这个小朋友叫李四光,他小时候也爱玩捉迷藏的游戏。但是李四光在玩的时候和大家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教师结合资料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李四光。

  (1)自由阅读资料袋内容:现在请大家读一读课后的资料袋,说一说读了这些资料,对李四光有了什么了解。

  (2)交流搜集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谁来给大家展示补充一下?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补充介绍。

  (3)教师介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李四光的资料,同学们愿意听老师介绍吗?(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请教。

  2、投影出示生字:坑 考 秦 域 遗 震

  这些生字都来了,它们想和大家交朋友呢!谁能把它读准它就是谁的朋友了。

  指名读,齐读。

  3、投影出示词语: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现在老师把生字藏进这些词语里面了,谁会读呢?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看他们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读准确了。

  学生轮流读课文,读完后大家点评。

  三、再读课文,理清内容顺序。

  1、请大家同桌合作,像刚才的那些同学一样,把课文再流利地读一遍。边读边想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李四光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2、谁来交流一下刚才思考的结果?(指名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李四光在对大石头产生兴趣之后是怎么做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教师相机板书:产生疑问—请教师长—学习考察—揭开谜底)

  四、师生合作,质疑解难。

  1、同学们真会读书。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那些平常没有见过的词语找出来,看谁能给大家解释解释。

  2、师生合作理解下列词语(凡是学生能够讲的,教师就不要包办代替,尽量让学生自己讲):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季,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成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大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3、刚才我们一起合作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都弄懂了,现在我们再次合作,把课文齐读一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五、明确要求,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这些字。再指名读。

  2、请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容易出错?你想怎样提醒大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注意引导。)

  “藏”字笔画较多,共有17画,第六笔是“∟”。

  “卧”字左边是个“臣”,注意笔顺。

  “旅”字注意右下部分。

  “纪”字右边是“己”,不是“已”。

  “考”字最后一笔是“ㄅ”。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后作业:

  把课文读熟。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产生疑问—请教师长—学习考察—揭开谜底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新词,请你小声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齐读课题。分别按照以下要求来读:

  (1)带着疑问的语气来读;

  (2)李四光对什么感到奇怪呢(重读“大石头”);

  二、细读课文,感知“奇怪”。

  1、课文中的那块大石头究竟有什么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和李四光一起来研究探讨。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大石头的句子和词语,用笔划出来。

  2、谁来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这块石头“独立”“巨大”的特点。板书:独立、巨大)

  3、教师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可适当重读)。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大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感受“好问”。

  1、李四光围绕这块大石头一共提了几个问题?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做上记号。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将三个问题一一展示出来。

  3、同桌合作读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边读边想:李四光这几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理解,李四光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通过观察提出来的,后面的两个问题是根据老师的推测提出来的。(教师相机板书:时间久、大人也不明白)

  5、填一填: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1)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

  (2)同桌互查。

  (3)齐读这个问题。

  (4)学生谈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6、教师小结:这说明李四光不仅爱提问题,而且善于思考。所以课文中的学习小伙伴赞扬他:“李四光真会提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善于思考)

  7、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才能体现李四光爱思考呢?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重读。(可以请读得好的同学朗读,也可以老师示范朗读。)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砸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8、学生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课文——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9、指名扮角色朗读课文2—8自然段。

  四、深究解疑,感悟“执著”。

  1、这块巨石之谜最后是怎样解开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到有关句子做上记号。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重读)。

  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3、从童年时期的疑问,直到许多年后解开巨石之谜,这中间李四光付出了多少努力。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有关词语划上记号。

  4、学生交流,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关键词语:

  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5、从这些词语中你感悟到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执著探索)

  6、李四光除了解开巨石之谜外,还有什么重大发现?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

  7、师生交流感受“震惊”。想象一下当时国内外科学家会如何评价这个重大发现?

  8、让我们用佩服和自豪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9、冰川旅行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冰川旅行”的动画。

  五、回顾总结,升华激励。

  1、现在我们再次完整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感受李四光的善于思考和执著探究。

  2、读一读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想不到一块孤零零的石头竟然蕴含了巨大的研究价值,而童年时期的疑问也可以引发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他的这种好学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当中也有很多同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只要我们能够执著地探索,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生齐读这句话)。

  六、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备用: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zhù míng duǒ cáng lǚ xíng kǎo chá

  ( ) ( ) ( ) ( )

  zhèn jīng qín lǐng yán jiū yí jì

  ( ) ( ) ( ) ( )

  二、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孤零零 ( ) ( )

  严严实实 ( ) ( )

  三、我会照样子填词语。

  例:(孤零零) ( )

  (巨 大) 的石头 ( ) 的花朵

  (突 兀) ( )

  ( ) ( )

  ( ) 的天气 ( ) 的土地

  ( ) ( )

  四、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1、一看到敬爱的老师,我就 。

  2、一 , 就 。

  课文配读资料:

  1、小诗一首:(陶行知)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2、名人名言: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与原有思路不同的新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是获得重大认识突破的契(qì)机。 (爱因斯坦)

  教学咨询资料: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原名仲(zhòng)揆(kuí),蒙古族,湖北黄冈人。曾留学英国和日本。曾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建国以后任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力学研究所所长等。

  李四光曾从事蜓(tíng)科化石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长期以来,国际上一只充斥着中国内地无第四纪冰川的谬论。1921年,他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荒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川、冰碛地形和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积极评价。40年代考察了川东、鄂西、湘西、桂北和贵州高原等地,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冰川遗迹和冰期划分的论著。50年代在北京西山地区鉴定了多处冰川遗迹,并在60年代初亲自规划和主持全国的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

  李四光在科学上成就非凡,他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他还为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作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晚年,李四光还为我国地热的开发和利用做了很多工作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4

  学贵疑,疑而思,思则豁——一、学贵疑——自学质疑

  1、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1)请同学范读课文。

  (2)提出自学要求。

  ①仔细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马上提出来。

  ②有不理解的重点词语圈下来。

  ③想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④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呢?划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①理解词语

  地质:

  陨石:

  突兀:

  考察:

  冰川:

  长江流域:

  遗迹:

  ②主要内容

  李四光小时候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并不断地追问石头的来源,长大以后,李四光经过不断考察,终于找到了答案。(分为两个阶段:小时候,长大以后)

  ③认识石头的“奇怪”。

  a、读句子。

  b、找特点:巨大、孤零零

  二、疑而思——习文释疑

  1、以“疑”为引。

  ①如果是你遇到了这样一块“奇怪”的大石头,你会有什么想法?

  ②定疑“心”: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以“疑”为线。

  ①小时候,李四光是怎样寻找这个答案的呢?默读文章3——8自然段。

  交流:从这件事,你看出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体会:“好问”:问老师,追问,问爸爸。

  “善思”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的吧”

  师:如果是你听了老师的这句话,你会确信老师说的对吗?

  生:体会“听说”、“也许”表达的意思。

  师:李四光又是如何想的呢?把李四光的话读一读。你又发现了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

  ②长大后,李四光又是怎样去寻找这个答案的呢?默读文章9——10自然段,

  交流:李四光怎样寻找答案

  a、到英国学习地质学。

  b、专门考察了石头。

  c、进一步考察。

  你认为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执着追求,永不放弃”

  三、思则豁——拓展延伸

  1、收获:

  ①李四光好问善于思,执着追求,永不放弃,从童年的一个疑问,竟然得出了一个震惊全世界的研究成果,你知道是什么研究成果吗?

  解释:“冰川活动”与“古文明”关系。

  ②阅读资料袋:

  体会: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2、启示: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吗?《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例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山东省济南市师范学校聂在富】

  〖在教学中运用“文中提示语”的设想〗

  在教学中运用好“文中提示语”,还应当在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发挥提示语的作用。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二个提示语是:“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这个提示语体现了李四光的“不怀疑不能见真理”的名言。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个提示语开展讨论,并辅以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疑问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将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曾彩雁】

  〖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山东省济南市师范学校聂在富】

  这一课写的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学生以口语猜测之后,又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进行角色朗读,表现出李四光的特点,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在对比时最后两段的朗读指导有点少,有的学生读得不流利。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6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本单元精读课文有三篇.通过对这三篇精读文章的学习,学生们逐渐从体会名人的优秀品质过渡到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奇怪的大石头》该篇课文就是本单元主题的升华.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奇怪的大石头》这课的第一课时中确定了如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书写课文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提问,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预习课文,课堂中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体会李四光老先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按课文要求掌握课文的字词.

  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学习1-6段.

  在教学要求的指导下,整堂课大致完成了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

  二. 今天较为满意的地方有两处.首先是导入,我让学生看一幅巨石的图片,看后请同学来谈感受.学生能结合实际,在看完图片后进行了发散性思考.我认为只要老师能够提供思考的舞台给学生,并适时的引导,学生会很配合,主动的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其次,学习生字词部分也是我比较满意的板块,在这一部分我就认读, 书写,识记这三块进行教学,利用了多媒体,黑板等教具.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开火车,同桌互问,全部齐写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教学形式的运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同学们都是争先恐后的参与.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有趣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带着课文知识走出课堂.

  三,比较欠缺的地方是:

  1.该堂课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着落差.由于在字词块上占用了较长的时间,这使得整个教学进度变慢,没有完成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1-6段的目标.

  2.在词语学习中没能很好的让学生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没能为下一步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四,设想与重建

  1.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合理安排各知识环节,努力做到点对点,面对面,点面结合,尽量避免出现点盖面的现象.

  2.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词语,加强学生理解词语,文章大意的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习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习。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习,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一篇新教材,讲述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长大后他仍然没有放弃探索巨石由来的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课文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一、教学设计

  在授课前我设计了第二课时的两份教案。第一份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程序。

  1、大石头是什么样子?找句子大声练读,体会“孤零零”、“严严实实”两个词义。

  2、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他怎么解决的?分角色练读他与老师的对话。重点体会他第三次是怎么问倒老师的,感受他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3、后来李四光对大石头的研究放弃了吗,自学第9~10自然段。出示资料袋理解“冰川”“遗迹”“秦岭”等学术名词;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重点词句体会李四光留学国外仍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第二份教案是按照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来设计的。

  1、首先复习引入,谈谈初读故事后的感想。(李四光爱提问,喜欢追根问底,不懂就问,勇于探索等)

  2、就这些感想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3、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以辅助性问题进行引导:

  ⑴李四光是怎么问老师的,从三次对话你们看出了什么?重点体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问倒老师的词句。

  ⑵他对大石头的兴趣后来放弃了吗,自读课文。抓住“直到、才”“专门”“终于”等词句感悟李四光的执着精神。再质疑,理解“冰川”“遗迹”“秦岭”专用名词。

  ⑶李四光为什么会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呢,看图片,找句子,体会他在玩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才有了日后的成功。

  4、出示李四光的资料袋,把你们对他的敬佩,你们的想法说出来。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使用了第二份教案,当时感觉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才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虽然担心三年级的孩子会跟不上,不习惯合作,但是有辅助性问题引路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课堂实效却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激情,教育机智问题。

  本课的教学,由于设计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导致老师牵引过多。

  由此看来,开始的第一份教学设计是却适合三年级孩子的。由那块奇怪的大石头入手,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直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李四光执着求索的精神。在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中,使孩子们受到一种感染,使他们对李四光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这才是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意义所在。

  三、教学收获

  新课程、新理念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要落实学生主体性地位,摆正教师主导性地位。这绝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赶时髦的语言,而是要认真体会,贯彻落实到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学设计一定要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好一座理解、感悟的平台,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其次,平时要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与训练。如明确小组内的分工,进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绝不是新课程的一种摆设,它的目的性在师生心中还要更明确,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实效。

  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与教学中的体态语言也要逐步提高。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考、秦、究、震”6个上下结构的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了解大石头给李四光带来的疑问。初步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考、秦”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考、秦、究、震”6个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藏”,了解大石头的怪。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画:大草坪上有一块大石头。

  看到这块石头,你有疑问吗?

  有一个和大家年龄相仿的男孩,叫李四光,经常围着这块大石头和小朋友捉迷藏,产生了很多疑问。他称这块石头为“奇怪的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1、请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检查:

  陨石、大坑、秦岭、流域、遗迹、卧进、考察、研究、震惊、藏在、突兀、著名、悄悄、孤零零。

  ⑴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⑵仔细观察词语有什么特点?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⑶仔细观察加粗的字,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导写好上下结构的字“藏”的笔顺:第六笔为“┖”。

  学生临摹。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学生初步回答。

  三、再读课文第二至八自然段

  1、这石头真有这么奇吗?请再读细细去读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让我们也来学学李四光的样儿,来找找这石头奇怪在哪儿?

  ⑴学生细读。

  ⑵反馈交流:

  ①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独立理解“孤零零”)

  ②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大理解“严严实实”)

  ⑶看到这么怪的石头,你有疑问吗?有了能疑问,你会怎么做?

  2、让我们来看看李四光是怎么做的?读三到八自然段:

  ⑴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⑵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⑶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⑷续演和爸爸之间的对话。再问:“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3、齐读二至八自然段。

  四、课外作业

  1、抄写六个生字。

  2、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悄、闪、坑、卧、推、旅、纪、遗”8个字。能正确书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九、十自然段。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教学难点〗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齐读第一至八自然段,李四光有了哪些疑问?他的疑问解决了吗?

  二、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1、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⑴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⑵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⑶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初步了解“秦岭”的地理位置。)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简介“第四纪冰川”)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同学之间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李四光生平事迹。

  4、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学写八个生字

  出示:悄、闪、坑、卧、推、旅、纪、遗。

  1、给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悄、坑、旅、纪(左窄右宽)、卧(左右相等)。

  半包围结构:闪、遗。

  左中右结构:推。

  2、指导书写:

  “卧”的笔顺;左“臣”,右“卜”,第三笔为“┐”。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书写词语。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问老师

  问爸爸勤于思考不断探求

  学习

  考察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8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9

  a组 基础知识

  一、 我会读(给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涂上红色)。(6分)

  陨石( sǔn yǔn ) 地质学( zhi zhi )

  终于( zōnɡ zhōnɡ) 突兀( wù è )

  捉迷藏( zhuō zuō ) 恐怕(ɡǒnɡ kǒnɡ )

  二、 我能读准确,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2分)

  zhù mínɡ duǒ shǎn dà kēnɡ

  ( ) ( ) ( )

  lǚ xínɡ kǎo chá qín lǐnɡ

  ( ) ( ) (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8分)

  消( ) 堆( )

  悄( ) 推( )

  旅( ) 孤( )

  旋( ) 狐( )

  四、小小模仿秀(照样子,写词语)。(9分)

  孤零零

  很深很深

  严严实实

  五、对号入座(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12分)

  坑:a.洼下去的地方 b.把人活埋 c.坑害,

  设计使人受到损失 d.地洞,地道

  1.战斗开始,战士们挖坑道,筑工事。( )

  2.他的做法坑害了不少群众。( )

  3.石头把地面砸了一个很深的大坑。( )

  遗:a.丢失 b.漏掉 c.余、留 d.不自

  觉地排泄

  4.李四光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

  5.在放学路上,他遗失了一只手套。( )

  6.由于心里紧张,他遗忘了一个步骤。( )

  六、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12分)

  1.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 ,力量一定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 大坑。可它为什么没 土里 去呢?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 ,小伙伴围着石头 ,也找不到他。

  b组 综合能力

  七、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加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李四光是 地质学家。

  2.这块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的。 (改为“把”字句)

  3.根据李四光的研究成果,我国找到了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修改病句)

  八、开心阅读。(18分)

  列宁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他5岁开始读书识字,9岁考入中学。列宁喜爱文学、历史和外语,能够熟练地掌握几国语言,在学校学习期间一直是优等生,中学毕业时,获得了金质奖章。

  列宁能获得优秀成绩,除了努力之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壳郎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壳郎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列宁也被问住了,他答应第二天把答案告诉大家。列宁回家后,先是向哥哥请教,又找来好多书籍查阅。

  第二天,他带来了答案:原来是屎壳郎把卵产在屎球上,幼虫孵出来后,即把屎球当食物。同学们都满意地笑了。

  1.辨字组词。(4分)

  候( ) 努( )

  侯( ) 怒( )

  练( ) 奖( )

  炼( ) 桨(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聪颖——

  开始——

  答应——

  3.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3分)

  4. 是列宁获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3分)

  5.读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4分)

  c 组 智力发散

  九、读一读,看下面的意思可用哪个成语说明。(9分)

  最劣质的彩电——( )

  最大型的手术——( )

  最省事的厨师——( )

  最大的差别—— ( )

  最大的地方—— ( )

  最失望的女情——( )

  最长的寿命—— ( )

  最谦虚的求教——( )

  最遥远的地方——( )

  十、请把下面的谜面和谜底用线连起来。(5分)

  a.人永不凋谢的花 a.反腐败

  b.不能让猪肉烂掉 b.多功能

  c.十八般武艺样样精 c.长期开放

  d.金鸡报晓第一声 d.敬业精神

  e.撞碑报国后人赞 e.透明新闻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本文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叙述了几个与此相关的事件,表现了李四光积极思考、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为促使学生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结合上下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进行理解、探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文所描写的事件,懂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问题的。

  2.了解童年的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诊断预习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呈现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达标教学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二)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两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检测反馈

  1.连线。

  流域 遗产 著名 考察 躲闪

  kǎo chá duǒ shǎn liú yù yí chǎn zhù míng

  2.辨字组词。

  著( ) 遗( ) 闪( ) 旅( )

  暑( ) 遣( ) 闭( ) 旋( )

  第二课时

  一.诊断预习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呈现目标

  1.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三.达标教学

  (一)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1.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四.检测反馈

  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 ]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 ]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那儿来的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李四光对什么发生了兴趣?他提的问题是什么?

  板书设计:

  小时侯发现问题

  7、奇怪的石头 震惊

  世界

  长大后勇于探索

  教学反思: 略。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本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所以,十分注意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而对文本词句的品味和感悟常常有时伴以品读的方式进行的,既“以读悟语”,又“以读悟情”。换言之,“悟悟”就有多深;反言之“悟情”深了,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语言字运用之妙的理解。据此,对以上的设计,一般应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而后再加强感情朗读的训练。本设计还十分致意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实践证明,字理是识字和析词的根本,一般情况下应依据字理探寻出字词的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仅停留在表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上,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不够扎实的。依据字理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之义,这应当逐渐成为中高年级段理解词语的主流教法。当然,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有些字的形义变化已经较大,很难从字理词源上去探求它的本义了,对此是不能牵强附会地乱解瞎说的,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即可。但是,对大部分的字词来说,仍然是可以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依据字理解说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应当先依据字理找出本义,然后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文中之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周德颖

  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 “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施红梅

  今天,师傅来听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时,还是免不了紧张、激动。

  《奇怪的大石头》是一篇自己较喜欢的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通读全文,印象深刻,课前我认真做了备课,设计了教学方案。首先明确课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把“意义”两字放得很关键。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听得也很有味。

  《奇怪的大石头》题材的主人公──童年李四光,塑造的这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内心蒙发的精神更对学生求知欲和好胜心的激发得到启发,故事也点出了一个精髓: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通过这篇教材受到更大的启发和对学习的动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上落伍。”是啊,“思考”与“阅读”。记得自己孩堤时,全然不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机械的去上学和放学,对老师的害怕也远远大于父妈,那时就树立了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直到今天自己也做了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特别亲切,角色中我是他们的老师,而在我老师眼里我永远是她的学生,今天我把小时候的迷惑问了我的学生:“父母为什么送你们上学?”面对这群三年级孩子的回答,让我既为之懈动又惊叹,内心深深的感慨。

  脑海中不得不把自己童年时的坦然无知与他们进行比较,出生在八十年代初和出身在九十年代末这十几年时光里,令如今的孩子蒙受了更大的学习压力和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崇高向往,看到孩子们每天带着承重的包袱起早抹黑,作为他们的老师深深为之感动,但令我们为之愉悦的更是看到当今孩子的聪明、活泼、文明礼貌以及多才多艺。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的老师看到的、想到的、要做的都很多很多,面对的压力也很大。有的孩子父母送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为自己长大后工作做准备,而学校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事实。首先我们上学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这样,当我们离开学校时,我们能继续学习。一个懂得学习的人总是一个有成就的人,因为不管他何时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他都会教自己如何以最好的办法来做,因此,学校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语言、数学、地理等知识,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发生的疑问以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效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发明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身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身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考虑了,真是爱考虑的好小朋友。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

  李四光小时候_____,问_____长大后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考虑、善观察。

  板书:

  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爱考虑

  师:你们说他爱提问爱考虑,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局部,边读边批注,边读边考虑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考虑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发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发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他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他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好,有问题就去想方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发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谓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考虑,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只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

  爱动脑,勤考虑,善分析,不盲从。

  师: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

  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扮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褒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只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师: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师: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考虑、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考虑,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听写词语

  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二、形近字组词

  坑( )推( )秦( )域( )纪( )遗( )震( )

  抗( )堆( )泰( )城( )记( )贵( )振( )

  三、照样子写词语

  严严实实:密密( )、( )、( )

  很深很深的大坑:很滑很滑的( )、( )、( )

  突兀的大石头:平整的( )、( )、( )

  四、按要求做一做

  1、一听到脚步声,他就悄悄地围着大石头躲闪。(用带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2、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说说突兀是什么意思)

  3、这块大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把这句话换成“把”字句)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奇怪的大石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海上日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022教育教学反思小班锣和鼓教案反思湘鲁版小学英语教学反思优秀教学反思通用模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