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

作者:南黎辰2023-12-22 23:03:26

导读: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一 家乡的中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秋雨拉开中秋节的序幕,我也迎来了最喜欢的节日。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还要从嫦娥和后羿...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精选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一

  家乡的中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秋雨拉开中秋节的序幕,我也迎来了最喜欢的节日。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还要从嫦娥和后羿的故事说起。据说,早在远古时期,后羿射日立功,西王母常赐仙药。八月十五那天,后羿带众人打猎,他的弟子前去盗药,后羿妻子嫦娥为了保护仙药,将其吞下,不受控制地飞上天去。后人为了纪念嫦娥,就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在我的家乡连云港,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半”,人们很重视这个节日,因为它是忙碌的人们为数不多的团聚欢乐之日。按照家乡的习俗,中秋节的下午,家家户户要包糖饼,买有红绿丝的月饼,煮螃蟹,买水果,还要在自家院子里摆桌子供月。

  一般供月必有这八样东西:西瓜(团圆)、石榴(子孙满堂)、柿子(如意)、李子(早立子)、芋头(生活富裕)、月饼和螃蟹,还要放上三碗茶水、一叠糖饼。我们这还有一个习惯,绝不能供梨,因“梨”谐音“离”,“甜梨不上供”,因为甜蜜蜜地分离便是灾难。哪怕在平时,也只能一人吃掉一整个梨,不准分着吃,分梨同“分离”。

  供品摆设好,点烛、烧香、放鞭炮、烧月光纸,向月亮磕头,空中泼茶,每样供品掐点抛向月亮。供月结束后,大家便高高兴兴地开始吃月饼,也可以到洋溢着节日氛围的大街上闲逛,

  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共赏圆月,欢度中秋——这便是我喜欢的家乡的中秋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二

  家乡的春节

  汉代王充曾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中华地大物博,节日丰富,风俗千万。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春节,这是一个千家万户团圆的佳节,更是我们万千炎黄子孙传统的好节日。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也如此。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欢欢喜喜地贴春联,轰轰烈烈放鞭炮,高高兴兴吃年夜饭。到了夜晚,大人们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门口,拿着打火机便点上了。声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响彻,孩子们有的吓得直哭,有的开心的乐呵……

  关于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其实是有这样一个传说的。听闻,每年大年初一,山中有一只怪兽,叫“年”,它会下山来村庄里吃牲畜,不仅如此,就连人也不放过。所以人们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门,有许多勇敢的人去与“年”斗争,可最终都一去不复返。有以西,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巨响,把“年”吓了一跳。人们见状纷纷点燃竹子,最终成功将它吓跑了。后来村民发现,“年”怕响声和红色,所以人们到大年初一时便点燃爆竹,从此没受到“年”的攻击。为庆祝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放炮,贴对联,后来人们称此为过年,又叫过春节。

  在不久前,我终于迎来了最期盼的节日——春节。年初一的早晨,亲戚朋友们互相拜年串门,我纷纷向各位见面的大人们拜年问好,祝福吉祥,大人们便拿出压岁钱给我,这可是我最开心的了。到了中午,大伙儿聚集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尽情畅谈,把一年的经历和收获都分享给大家。下午的时间就比较休闲了,老人们聚集在一起打牌,大人们则陪同孩子们一起玩耍,气氛融洽,笑语回荡……

  春节是最热闹的,也是最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年虽只是一个传说,但也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盼……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三

  热闹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江苏,按照江苏的老规矩,春节的气息在腊八节以后便开始了。节前,大街小巷一片浓浓的年味,有卖对联的、卖糕点的、还有卖各种各样的灯笼的,大街上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到处洋溢着一片节日里繁忙的景象。大人们忙着准备年货,而我们小孩子则热衷于挑选新衣、新鞋。

  爆竹声声辞旧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来除夕。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各种美味佳肴端上桌。我门家乡有一个习俗,年夜饭上的鱼不能吃完,寓意“年年有余,五谷丰登”。方寸餐桌间,大人们端起酒杯,畅快饮酒,“举杯互敬屠苏酒”大概说的就是此情此景吧。

  夜幕降临,年夜饭吃得差不多了,大人们开始领着家里的小孩去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此起彼伏,在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好似仙女散花,把夜空点缀得五彩斑斓。

  随着时针指向八点整,一年一度的联欢晚会开始了,大人们会坐在电视机旁打麻将,小孩子们一会儿看春晚、一会儿做游戏、一会儿去餐桌上拿糖吃,忙得不亦乐乎。窗外声声爆竹热闹响彻,人们在觥筹交错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按照老家的规矩,大年初一不能起太晚。这天的人们早早便穿上新衣服,起来吃个早饭就开始串门拜年。不管是认识得还是不认识的,见到面都要说一声“新年好”!人们都忙着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大街小巷的店铺几乎都关着门。直到初五店铺才陆陆续续开张。

  到了正月初七,大人们要回归正常的节奏上班了,街上的店铺也开始营业了。不过,此时仍不是很忙,因为还要为接下来的元宵节做准备。等过完元宵节,孩子们开学了,春节也就在正月十六后开始结束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四

  元正

  冯时行曾说:“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李清照说过:“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而罗大经也说:“一愿识尽天下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正如他们所说,春节的意义是十分大的,是亲友之间浓浓的情,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在古代有不同的叫法。在先秦时期,春节叫“改岁”或者“献岁”,到两汉时叫“岁旦”,魏晋时叫“元日”或者“岁朝”,到唐朝开始又叫“岁日”,“新元”,“新日”等,清朝时则叫“元旦”。而我最喜欢的是唐朝“元正”之称。

  “龙腾虎跃人间景,鸟语花香天地春。”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节时都有贴春联的风俗习惯。无论是住在平房,还是高楼大厦,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以示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据说,春联的起源于桃符。桃符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说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后来,贴春联这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传闻当时有一户人家因太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在陈,被微服私访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后,求笔题写了一幅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把春联珍藏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的祝福以外,更融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我喜欢春节,喜欢这个到处洋溢着喜庆氛围的佳节,更喜欢在这个节日里笑眯眯做着事情、乐呵呵聊着天儿的家人们!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优秀作文 篇五

  家乡的风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俗各有不同,但我想,有一个节日的风俗定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

  新年将至,万象更新。到了除夕这一天可真热闹:家家赶做香气扑鼻的年夜饭,到处飘着酒和肉的香气,门上贴上喜庆的红对联,屋里贴上富有年味的“福”字。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论趣事,吃年夜饭。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通通的灯笼,缀满红红火火的气球,声声鞭炮响彻云霄。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大人们敬酒畅谈,小孩子们则狼吞虎咽地吃着饭,生怕比别人慢了半拍。年夜饭过后,辛苦了一天的大人们有的去搓麻将,有的看春晚,而令我们小孩最兴奋的,无疑是收红包了。大人们陆陆续续给我发了红包,可把我乐坏了!领完红包后,我和几个伙伴便迫不及待地到外面放烟花,大街上熙熙攘攘,烟花声也不断,“砰砰砰”,“哈哈哈”,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悄地流逝了……。

  大年初一早上,大人们五六点就起床了,抱柴火,烧大锅,煮水饺。不知怎么地,感觉大锅里煮出来的水饺格外香,是过年的味道,亦是浓浓亲情的味道。夜幕降临,四面八方的烟花又都响了起来,它们在空中华丽地盛开,像一朵朵绚丽的花朵一般在空中绽放着,光芒四射。此情此景,正如王安石笔下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也许春节的美好时光很短暂,但那美好的回忆时永不磨灭的!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和你们的是不是一样呀?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精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六年级优秀作文笔尖流出的故事六年级优秀作文梦想,让生活更美好作文六年级拔河比赛点面结合作文六年级抹不去的回忆作文600字六年级,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