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2023年半条棉被观后感800字

作者:苏景辰2023-11-28 10:55:59

导读:篇一:半条棉被观后感 尽管七一当天大雨滂沱,但昨天是阴小雨,在这炎炎燥热的夏天让人倍觉舒爽。昨上午去了趟办公室,了解了七一当天下午让玉俊股长代开的视频会任务要求并回...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3年半条棉被观后感800字(甄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半条棉被观后感

  尽管七一当天大雨滂沱,但昨天是阴小雨,在这炎炎燥热的夏天让人倍觉舒爽。昨上午去了趟办公室,了解了七一当天下午让玉俊股长代开的视频会任务要求并回顾总结了6月份驻村小结,同时按组织要求领了电影票。因中饭后需要到驻点村,故选择了晚场19:00点电影《半条棉被》。

  影院在万达广场四楼。自庚子鼠年大年三十新冠疫情爆发,实行疫情交通管控以来,记忆中此为第二次光顾万达广场。广场内温馨凉爽,繁华似锦,顾客如流,食客如云。由于在村办事防汛耽搁了点时间,到家快19:00点,匆匆忙忙吃了两碗粥便匆匆忙忙赶赴万达广场,进入广场便匆匆忙忙上楼、匆匆忙忙找影院故未拍照留念,虽然散场后拍了几张,但客流明显少很多。

  《半条棉被》里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有两处:

  一是13师37团团长韩玉山女人,战地卫生队队长黄秀云沿途收治红军伤员,并在新时代风景秀美云雾缭绕的延寿山脚下与两失散的21师女红军战士在乡民徐解秀家留下半条棉被及全体战士人人吃一小撮红薯场景。

  二是电报机刚半修好便接到上级命令:21师在延寿山狙击敌人进攻,协助挑夫民众及大部队战略转移。黄秀云、罗连长、特派员、机枪排排长及几十名非21师伤员红军战士明知敌我力量悬殊、明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却当场宣誓“坚决执行命令”场景。

  《半条棉被》中最朴素又让人振憾的话是: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已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留给老百姓。

  建党百年,新时代中国人民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步入小康,正奋进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路上,虽然岁月静好,但世界仍不安宁。豺狼正张着血口窥伺啃龙骨:华为高管孟晚舟事件、南斯拉夫大使馆被“误”炸事件、南海主权宣判闯剧、西方以新疆假新闻制裁事件类似当年伊拉克洗衣粉化武侵略、美国生化病毒火车事件等等,时刻警省中华儿女牢记《半条棉被》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江山就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同时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和守心,发扬红军不惧牺牲、敢于担当、顽强拼搏、勇于斗争精神,履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工作中,肯定有各种困难和障碍。有客观的,也有人为的;有赞誉的,也有误解的;有欢乐,也有辛酸。就个人言有主观认识不足的,也有政策领误不全的;有担当失误的,也有创新方法不完善的。但只要有《半条棉被》“坚决执行命令”的红军精神,坚守使命初心,坚守人民利益至上,不懈努力和完善,何惧“风雨”!?

  篇二:半条棉被观后感

  “共产党是什么?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被子给老百姓的人!”徐解秀老人的这句话仿佛一记重锤敲击在人们心灵上,让我看完电影《半条棉被》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半条棉被》以红军长征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故事。影片重现了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途中,三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的时候,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的故事场景,生动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情怀。

  半条被子是共产党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深刻体现,让人刻骨铭心、誓死相随,直至后来徐解秀宁愿用生命保护那半床被子,至死也念念不忘那三个女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温度流传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向大家讲述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半条棉被》这部影片是对我的一场心灵洗礼,让我深切地感悟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初心。“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老百姓朴实无华的话是军民鱼水情的印证,我从中感受到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和始终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为此,我为成为一名共产党人而感到深深自豪!每当回想起入党宣誓那一刻,我的心情总是那么的激动和兴奋。

  从我在鲜艳的党旗下喊出铿锵誓言的那一刻开始,党章便成了我的行动指南,信仰就进了我的心里,从此我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继续慎独慎初,自警自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做破冰者、先行者和胜利者。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会牢记“半条棉被”的赤子初心,永远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汲取与民同苦、为民而战的奋进力量,做好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篇三:半条棉被观后感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半条被子”的故事传说刻画了共产党人时刻心系群众的形象。

  看完电影《半条棉被》后,我感触很深,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早已不缺“半条棉被”,但“半条棉被”的精神是我们需要而且应弘扬和传承的。

  《半条棉被》讲述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不可分离的鱼水情深。棉被是董秀云和丈夫老韩的婚被,在长征途中,董秀云和另外两位红军寄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里。当时物资匮乏,临走时,董秀云想把自己的棉被留给徐解秀,徐解秀深知这条被子对于董秀云的意义,便再三拒绝,此时董秀云执意将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无论在什么时代,共产党员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共党员们舍小顾大家,夜以继日的奋战在抗疫一线,奔跑在商超和小区的采购途中,24小时坚守在交通卡点上……因为只有在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生命力。

  《半条棉被》体现了共产党员之间深刻而坚定的革命情怀。女战士廖小湘修好了电报机,收到的却是总部要求33师掩护主力部队的命令,而此时的33师经过与敌人的浴血奋战只剩下几名伤员,其余小分队成员也基本上都是有伤病在身,收容队特派员建议发报给总部说明实际情况,33师已无战斗力掩护挑夫队。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女战士董秀云主动请缨,她说“我们虽然不是正规编制部队,可是我们手中有枪,相对于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我们都是红军战士!”随后,身负重伤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坚定地说“坚决执行命令”!虽然明知上战场意味着牺牲,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毅然选择英勇赴义。他们坚定的革命情怀,赢得了长征胜利,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名女红军,同人民血脉相连,八万多红军,对百姓的饥寒感同身受。《半条被子》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展现了红军深刻的为民情怀和坚定的革命情怀,再一次警醒了我们新时代的党员们,无论世事如何让变迁,我们都要不忘来时路,铭记来时苦,心系百姓忧,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篇四:半条棉被观后感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23年10月21日)

  5月13日下午,根据党校学习安排,我们观看了电影《半条棉被》。影片根据长征时期三位女红军借宿沙洲村的真实故事改编,采用插叙的手法,处处含情,层层蓄力,以红军女战士和村民徐解秀相遇相知相助相惜的故事为主线,深刻展示了军民鱼水深情,党与人民生死与共的伟大情怀。

  一条污渍斑斑、破旧不堪的棉被,却又预示般地露出一小截红色被面,在影片中出镜多达15次。与其说是道具,不如说是无声的主角,是历史的见证。它从新到旧,一分为二,最终物尽其用,旗帜般飘扬,仿佛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角色在讲述着女主人公从成长觉醒、践行信念、再到奉献牺牲的历程,不断地启发共产党员的追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我是谁?女主人公董秀云起初只是个旧社会的童养媳,为了寻找丈夫老韩,为了证明自己而加入了红军。但在担任医护的过程中,她逐步学到了技能知识,了解了红军战士,磨练了坚强的意志,甚至还救了老韩的命。从找丈夫到找红军主力部队,她找到了党组织,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为了谁?董秀云等三位女红军在徐解秀家屋檐下避雨时,纵使腿伤剧痛、衣帽湿透,也没有任何闯入的意图。直到徐解秀邀请她们才进屋,夜晚大家合盖着这条棉被,彻夜长谈,徐解秀问:“女人家走那么远的路,有一顿没一顿的,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啊?”秀云答:“如果有一天都安生了……孩子能睡得安稳,当妈的也不再提心吊胆了,我想,就因为这个。”她们为孩子治病、为失火人家捐钱、为了掩护纵队浴血奋战,为的就是劳苦大众,为的就是解放全中国。

  依靠谁?从门缝里递出的钥匙到灶台上热气腾腾的红薯,从四面八方聚拢祈福的村民到大街小巷挥泪送别的百姓,我们党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这也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当董秀云提出要将被子送给徐解秀“让孩子能暖和过个冬”时,徐解秀的反应也恰是要为她留个念想,连说“使不得使不得”。最终,被子虽一分为二,红军与群众间的深情厚意却是共融相连,永不分离。

  “一被子就是一辈子”,这是倾注了亲情与祝福,见证了秀云和丈夫老韩从旧式婚姻到革命新人转变的爱情信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也是救护队友,关爱战友的长征友谊温度。“旗帜飘扬,红心向党”,这更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真实写照和革命丰碑。作为当代青年,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我们更应当深刻领会大爱担当、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在实现宜昌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

  篇五:半条棉被观后感

  7月30日,我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电影党课——观看《半条棉被》的活动。对于荧幕中红军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军民鱼水深情有了新的感悟,深受教育和震撼,让人难忘,灵魂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后,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飞机的狂轰滥炸和阴雨连绵的天气,被打散掉队的三位女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追寻大部队。大雨倾盆时,在老百姓屋檐下避雨,绝不扰民;饥肠辘辘时,绝不抢夺粮食,缺衣少食的红军战士,在老百姓土地中抠出一个小小的红薯也要放上几个铜板。她们感动了村民徐解秀,得以借宿在徐家,临走时,硬把自己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下一半给徐解秀。在收到掩护后勤部队的命令后,这一小支红军散兵队伍,明知寡不敌众,但仍然毫无畏惧坚守阵地,不惜牺牲生命,坚决执行上级命令,最后全部牺牲,光荣完成使命……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感染力使我泪流满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到底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不惜牺牲生命也要无怨无悔地投身革命?红军到底靠什么燃起照亮中国革命前程的燎原之火?我感悟到,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独立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不懈追求。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才会产生在艰苦卓绝环境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正是因为有了军民鱼水情的至深情怀和“一切为了人民”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顽强斗志,才能经受得起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艰苦斗争的严峻考验。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倘若没有理想信念,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历史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照亮人生前进的不灭灯塔,是推动人生前进的强大动力,是红军精神的灵魂,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首要内容。

  作为公司纪检监察干部,要好好继承“半条棉被”精神,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为公司经营发展提质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篇六:半条棉被观后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强红色教育,铭记长征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守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近日,市生态环境局汝城分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电影《半条棉被》。影片以1934年10月,真实发生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长征途中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的时候,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徐解秀的故事为剧情。

  9月30日,汝城分局组织干部职开展观后感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观看电影《半条棉被》是一次心灵洗礼,其中展现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革命情怀,是革命前辈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半条棉被”的故事深情又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不放弃,永远相连,这记录着红军战士与老百姓之间的亲密感情,也象征着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半条棉被”的故事告诉我们: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只有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时时、事事为人民着想,严守党的群众纪律,才能嬴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的拥戴。在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永不忘记“半条棉被”里的赤子初心,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真正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信仰的力量支撑我们走好新的长征。

  作为新时代的环保铁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生态环境保护铁军要求,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为目标,加强污染治理,严格监管执法,主动调处环境纠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绿水青山。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3年半条棉被观后感800字(甄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3年半条棉被观后感800字打水仗作文800字家长会作文800字散步作文800字初中2023年国防在我心中征文8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