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看电影《望道》有感

作者:御狐神2023-11-05 15:55:00

导读: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一 今天观看了影片《望道》,看完后我感慨很深。 影片的开始,跟着镜头来到100年前的中国大学,就被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打动:老师尽心地热爱着学生,校长...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看电影《望道》有感(精选1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一

  今天观看了影片《望道》,看完后我感慨很深。

  影片的开始,跟着镜头来到100年前的中国大学,就被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打动:老师尽心地热爱着学生,校长把保护学生和老师当作第一要任——为此不惜跟政府对抗,甚至愤而辞职。那些大学老师,言行举止,还有他们火热的仁义友爱与进步高尚之心,他们眼里正直有神的目光,值得所有人敬为先生的师者!

  在电影所呈示的30年的时间线索中,既看到了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看到了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陈望道夫妇因为坚持信仰,不肯被敌人利用的刚正不阿姿态,尤其是陈夫人在救丈夫与出卖灵魂之间纠结,最后是因为熟知丈夫的为人而果断放弃丈夫活命机会而保住夫妻俩共同灵魂底线说的那句话:“我知道,我守护的那个人绝不会为了活命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个时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饭,但灵魂里闪着神光。

  观影过程中有多个情节让我热泪盈眶,比如校长教师为了维护学生而被迫辞职被迫离校的时候,比如小龙跪下来恳求多活几天,可是他最终为了不脱离共产党而选择牺牲,当影片中出现人物介绍并说明什么时候牺牲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作为入盟积极分子,我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奉献”的精神为民服务,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为兰溪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前总觉得作为教师力量很小,可是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热情。

  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我要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在工作岗位上感悟《望道》里的精神,传递先进力量,接受榜样的指引,朝着他们的样子去努力。用先锋模范的力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怀揣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者。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

  这是一段关于信仰、关于青春的故事,电影以陈望道先生首译《共产党宣言》为故事原型,不但全景式再现百年前的“90后”群体为信仰前赴后继的热血,更向观众展现了迎难而上、“牺牲”无悔的时代青年力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场夜戏:一辆国民党标识的装甲车独自行驶着,枪声起,随即从黑暗里齐刷刷地出现擎着冷枪前进的国民党士兵。子弹、炮轰,暴雨、鲜血,战争场面之惨烈,始作俑者竟然是那个最初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筹备做出巨大贡献的戴季陶,“同志”到“魔鬼”的强烈转变令人咋舌,更让我们感慨最终的革命胜利是有多么不易,我们与他们,曾经脚踏同一片大地、仰望同一片天空,现在我们终于生活在了他们所期望的未来。《望道》用短短两个小时匆促复述一群青年的一生,但真实远不止他们的热血沸腾与心潮澎湃,更让我们从影片中望到那真理与光明之道。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三

  早春时节,万物生长,大江南北暖意融融。近日,党支部组织青年党员走进保利国际天安门影城一起观看了影片《望道》。影片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首译者陈望道先生历经动荡变革,始终如其名“望道”一般“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的一生,全景式呈现出陈望道先生及其身边仁人志士寻找并坚持真理的征程。现场观影的青年同志们都深切感受了百年前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大批有志青年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守,体会信仰与热爱的力量。

  陈望道先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传播者之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仅有几十页的32开小册子,但正是这本小册子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为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影片中,对于如此重要的文献,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认真态度在他对于宣言中的词语选择的严谨上就可见一斑,望道先生会因为一个词语的选择斟酌、推敲一个晚上,会因为过于投入,吃粽子时误把墨汁当成糖蘸着吃,如此,就是为了把宣言的旨意真实、完整的表达出来,要让我们中国人能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很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

  我们从事财税工作,是客户眼中的专业人员,我们的本职工作会涉及到撰写审计报告或者评估报告等文字资料,报告中数据信息往往是相关经济行为中重要的依据,我们就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份报告,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行业负责。认真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更是赢得尊重的一种素质。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陈望道先生治学、工作的严谨、认真,更有对信仰的坚守。从新文化运动、“四·一二”事件、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内迁重庆到新中国成立,一个人经历如此动荡、艰险、漫长的阶段,而不改初心、坚定信仰是多么不容易,陈望道先生正是那个从始至终鉴定信仰的人。当年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的戴季陶虽和陈望道先生有过交集,但却选择了中途退出,和陈望道先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与共产主义分道扬镳。“四·一二”事件中,陈望道先生不顾人安危,保护学生;面对威胁、金钱都未能动摇陈望道先生的信仰,正所谓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秉承革命先辈精神,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本色;增强责任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立足自身,肩负起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为财税行业及其从业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奋楫前行,不忘初心,追望大道,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四

  “什么是道?”这对每一个青年来说都至关重要!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寻找道路、寻找光明的事迹,看完之后让我感触良多。

  电影讲述了陈望道、陈独秀、俞秀松、杨阿龙等有着共同信仰的革命者为了《共产党宣言》流血牺牲的故事。在当时那个混乱年代没有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是国内第一个翻译者。《共产党宣言》在那个时代起到了一个灯塔的作用,不断指引人们前行。陈望道一生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和教育事业里,把学生青年当做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危难时刻还一心想着学生的安全。这一路上,陈望道初心不改,始终在坚守。

  革命先辈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能够为共产党做出贡献,就觉得这一生特别值得,这就是信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立足岗位,更加坚定内心的信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五

  看完电影《望道》,我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影片并没有对望道先生的文学成就做过多描写,而是呈现了一个爱国爱民、义正言辞、刚正不阿的志士形象。吃粽子错把墨汁当红糖还全然不知,面对因为说真话就被肆意虐打杀害的学生、教师、百姓的悲痛和愤怒,对戴季陶背叛共产党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并尝试劝说其投敌时毫不犹豫地说出“道不同,不相为谋”和“我一生以翻译《共产党宣言》为荣”,无不体现出望道先生对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视,对杀害人民的痛恨,和敢作敢当、光明磊落、不畏牺牲的气概。我被陈望道和影片中其他爱国人物感动、震撼,由衷地敬佩他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如此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保持初心,反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六

  月末有幸参加民盟组织的观影活动,心中甚是欢喜。

  我印象中应该有好多年没有走进电影院了,总感觉现在的时间去看电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自从加入民盟组织以后,社会活动明显增多了,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所以这次民盟说有观影活动,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

  来到指定地点才知道这次观看的是电影《望道》,该片以《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为核心,展现其笃定恒心、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我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和军阀混战的年代,所以不了解那时人民生活的凄苦。但是我体验过挨饿的滋味,深深地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不容易。特别是在陈望道回到故居的老宅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母亲给他送饭的场景。当有一次送完饭走出门时,有一位母亲在河边打孩子。他母亲走上前问原因时,孩子说他饿了。虽然明明知道这是影视剧,但是双眼还是不自觉的湿润了,一种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情吧。

  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很难让他感同身受。没有身历其境,也不容易换位思考。看着那些劳苦大众为了生存抛头颅,洒热血,换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是要珍惜的。以前上学的时候,听到歌曲《血染的风采》,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是血染的,虽说是红色的,但这个意义从何而来?但是外观看了电影《望道》,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是血染的。看着飘扬在空中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有时候总是在想,是不是自己年龄大了,越发的伤感起来,总是见不得那些可以触动心弦的事情,也莫名的喜欢看以前的看电影,特别是那些抗战题材的。我不是军国主义者,但是我喜欢看那些伟人们创造历史的过程。有时候想,如果有机会真想把他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看看他们当年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抗战,勇于奋斗,最后取得全面胜利。这是多么强大的勇气,多么坚定的意志,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以前总想找个机会看一看《毛泽东思想》系列丛书,据听说这是西方国家都在研究的理论。在国内有些做的不错的企业家也在学习,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论持久战》。我虽然没有看过,但是也听的耳朵都快出茧了。所以我也希望真的可以挤出时间来,把毛主席的著作拜读一遍。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可以走进伟人的精神世界领略他的风采。

  看过《望道》以后,也希望可以把《共产党宣言》也加入自己的书单里,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也希望可以理解它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召唤着人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追求那理想的新中国。

  电影虽然是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展开了对他一生的描述。虽然说全剧都是以陈望道为主线,但是也让我们明白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寻求解放的艰辛,同时各民主组织在国家解放事业中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这正如我们的国家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可以参政议政,发扬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了我们生活的态度,不论身处何处,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努力去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七

  25日下午,跟着__观影团有幸参加了电影《望道》的重庆站推介会。

  影片由刘烨主演《共产党宣言》第一位译者同时也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的陈望道,人物角色塑造得非常饱满且富有感染力,他纯粹又高尚的灵魂感动得我数度落泪,打湿了好几张纸巾!

  影片的开始,跟着镜头来到100年前的中国大学,就被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打动:老师尽心地热爱着学生,校长把保护学生和老师当作第一要任——为此不惜跟政府对抗,甚至愤而辞职。那些大学老师,言行举止,还有他们火热的仁义友爱与进步高尚之心,还有他们眼里正直有神的目光,确实是值得所有人敬为先生的师者!

  陈望道为了在短时间内翻译出高质量的《共产党宣言》译本,他回到家乡,住进老家的柴房。为了给英文原意安上恰当又贴切的词语——有产者与无产者,他译了又译,仍不满意,直到满地都是翻译废纸团……心烦意乱中去打拳放松,突然找到灵感,遂跑回屋继续翻译,太专注,而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墨汁当蘸糖水吃而浑然不觉——此处,奚美娟演的慈母演得特别传神,把一位纯粹而拥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知识分子其内在富饶的出处交代得很是到位!

  陈望道夫妇因为坚持信仰,不肯被敌人利用的刚正不阿姿态,尤其是陈夫人在救丈夫与出卖灵魂之间纠结,最后是因为熟知丈夫的为人而果断放弃丈夫活命机会而保住夫妻俩共同灵魂底线说的那句话:“我知道,我守护的那个人绝不会为了活命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个时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饭,但灵魂里闪着神光。

  影片还存在一个突兀而让我心生疑惑且没有机会跟主创团当面提问的情节:当陈望道急需筹款重建新闻馆时,他的学生施存统送来捐款被拒,他很心痛而沮丧地说:“陈先生是不会再原谅我了”——施存统做了什么让陈望道不肯原谅呢?这个情节想刻画陈望道身上的什么特征呢——身为师者,他为什么不肯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且,施存统后来确实为信仰为革命也尽心出力了的嘛——这个情节到底想表达什么?

  总体来说,影片在老戏骨们的实力演绎中,把人带回一百年前领略那个人心纯净、信仰如万丈光芒照耀并引领人前进的特殊岁月,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影片!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八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的桌前,一个小伙子在奋笔疾书,妈妈说:“你吃粽子要沾糖,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结果老太太转身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妈妈说:“甜吗?”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他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也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缘起。

  陈望道,原名陈参一,“望道”是他为自己改的名字,意即“追望大道,追望真理大道,守望信仰大道”,表达自己展望新的革命道路的志向。望道先生一生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影响并带领着一群有志青年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望道》以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为线索,书写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它不是一部人物传记,是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群像。百年前,他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让我们当代年轻人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望道先生在译完《共产党宣言》后担任《新青年》主编,由于种种原因,《新青年》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提出要改变刊物性质甚至停办,但望道先生毫不妥协,坚持和捍卫《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他和其他先进知识分子有力地回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望道先生不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他支持学生办新报纸,演进步话剧;他开办平民女校以及职工补习夜校,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发动工人运动向工人发表关于劳工神圣和劳工联合的演说;他创办“新闻馆”,希望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青年能学以致用报道事实真相。他在人们心中植入了信仰的火种,他让人们尝到了真理的味道,为了信仰,为了真理,四·一二事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像杨阿龙一样慷慨就义;为了信仰,为了真理,新闻馆众学子血染左臂。纵观望道先生的一生,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

  电影讲的是望道,激励的是更多“望道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守望大道、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回望初心,仰望先贤,心有所信,方能远行。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九

  影片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表现陈独秀、陈望道等一代新青年追寻真理、救亡图存的精神。

  其中让我感触很深的是陈望道信仰坚定、作风严谨的品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都很浮躁,我们会看到很多信念不坚定、作风不严谨的现象。例如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东西就是比我们国家的好,或者是在工作中随时把“随便做做得了,有东西交差就行”挂在嘴边。这些现象都暴露出我们当下部分青年人的问题所在,这部片子仿佛是给了我们青年当头一棒,它敲醒了大家的不理智,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应该向陈望道先生学习,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专业知识,更加充实丰富自己的灵魂。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

  书未成行泪先流,无限情感聚心头。继续教育学院党章学习小组组织“以青春热血,望真理之道”红色观影活动,观看了《望道》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此时在心中回想起电影场景也是心潮澎湃。

  该片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为核心,展现其笃定恒心、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影片中的陈望道我认为正是我们青年大学生该学习的榜样,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守护民族大义,用毕生所学为中国共产党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

  影片中的各位革命先烈他们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保护后代,不惜牺牲自己,他们这种无畏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存在天地之间。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要时刻保持不为小我为大我的精神,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先烈,请他们放心,如今的祖国山河无恙、繁荣昌盛。我们是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会为了革命前辈们继续守护这锦绣山河。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一

  这部电影以时间为顺序,跳跃着记录了陈望道先生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当然,这一个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不仅是陈望道先生经历的,也是当时无数中国百姓、无数革命先驱先辈、共产党员、乃至整个灰暗的中华民族经历的生死攸关的重要时刻。电影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坚定不移的决心,也有令人痛心惋惜、却肃然起敬的坚贞而纯洁的爱情。从望道先生20天内日日夜夜废寝忘食为之思索,为之斟酌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到国民党反动派擅自“北伐”,在上海发起的惨绝人寰、毫无人性的“四一二政变”,到国民党反动组织一次又一次偷袭共产党员,滥杀无辜,无数年轻的热血青年,学生,优秀的教授教师,工人,老百姓都倒在邪恶的反革命势力下,倒在无数个雨夜里。这其中,几年前的“朋友”能变成“政变的幕后指使人”,一面之缘的“同志”也能变成一生相伴厮守的“爱人”,曾经的“反革命人士”,能变成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维护者,纵使时局动荡,人心叵测,世间仍不缺乏最本真的爱,最纯粹的理想与内心深处强大的力量,仍不缺乏无数倒下又爬起、前仆后继的革命力量,望道先生以及所有与他并肩作战的革命先驱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共青团员永远铭记,牢记在心,并将之践行于生活中,以一颗永远鲜活的赤诚之心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做好新时代好青年的领头、带头作用,发光发热。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二

  《望道》这部电影整体以时间为轴,以陈望道老先生为主人公,描绘了望道先生一生中的大事件与不朽的功绩,也让我们对他的了解从粗浅的《共产党宣言》翻译者,更深入为了一个教书育人,桃李遍地的文化人形象。在电影中,许多场景可谓是历历在目,令人震撼而难忘的。除了众所周知的粽子沾墨水,更有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杀的惨状,新闻馆被炸时震耳欲聋的声响,以及陈望道与蔡暮晖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一二大屠杀发生后,陈望道大骂戴季陶后,倒在大雨中的绝望。那双在整部影片中都炯炯有神的眼睛,唯独在那一刻黯淡无光。令人心疼又悲愤,却也同时感慨于世事无常与陈望道拳拳的爱国之心。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三

  电影以1920年为起点,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译者陈望道“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的一生,同时也刻画了100年前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坚定理想与信仰的有志青年群体。

  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望道”是点灯者,是觉醒者,是奋斗者。“望道”代表的是奋斗者群像,是我们岁月静好背后的英雄。

  回望百年历史,“望道”们擎起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神火炬,为实现民族解放而上下求索、前仆后继。像黑暗年代里一盏指路明灯,为同胞们带来觉醒之“光”,为社会进步和民族解放带来希望。

  回望百年历史,为了创造一个新世界,不惧艰难险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望道”们朴素而热情,满怀报国之志。“望道”们团结而坚强,置生死于度外,在喧嚣中坚守信念。

  百年前,千千万万个“望道”,披肝沥胆、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百年后,我们不仅要致敬“望道”,更要继承其精神衣钵,敢于斗争,敢于牺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员们观影后纷纷表示:百年前那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上下求索。走过千山万水,仍怀赤子之心,站在第二个百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今天的年轻人同样任重而道远。

  回望初心,仰望先贤,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四

  观看完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生平故事,作为复旦大学的学生,同学们也感悟良多。与一百年前生灵涂炭、民族危亡的华夏大地相比,如今我们的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是如此的安定与和平。而这正是因为有一个个为了信仰而坚守,为了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先辈们过去的奋斗和奉献,才有了今天的一切。然而,我们应时常居安思危,去体会那个年代先辈们如何走过艰苦的岁月,反省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从陈望道先生与先辈们的手中接过红色的接力棒,走好新时代下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新的道路。而陈望道先生与那一代人的精神,也必将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时刻铭记要做一等学问,当一等人才,将自己的前途命运融入国家发展之中。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看电影《望道》有感(精选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看电影《望道》有感最后一期朗读者观后感茅台战狼2观后感读活着观后感作文600字作文勇士观后感怎么写作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