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中国诗人罗隐诗词

作者:雪无迹2023-08-21 07:51:01

导读:第一篇:中国诗人罗隐诗词 1菊 罗隐〔唐代〕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此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中国诗人罗隐诗词(精选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中国诗人罗隐诗词

  1菊

  罗隐〔唐代〕

  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

  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

  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此诗以轻巧从容见长,它吐语隽永有致,意蕴却深邃绵厚。

  2七夕

  罗隐〔唐代〕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3牡丹

  罗隐〔唐代〕

  艳多烟重欲开难,红蕊当心一抹檀。

  公子醉归灯下见,美人朝插镜中看。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

  日晚更将何所似,太真无力凭阑干。

  罗隐这首咏物诗,为古代咏牡丹的名作。

  此诗写牡丹之美,而不限于花叶的描绘,一方面着眼于牡丹的生活环境,另方面着眼于对它精神气质方面的表现,这二者的结合,使得诗中所写似乎并非纯粹的花,好像还表现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第一联概括地写其给人的直觉,末一联以美人为喻,前后照应。当中两联似为排比地写了牡丹的四种生活环境,而实际上是正反两种境遇,细致品味,意蕴无穷,令人想象无限。

  第二篇:中国诗人罗隐诗词

  1金陵夜泊

  罗隐〔唐代〕

  冷烟轻澹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冷烟、薄霭、衰丛,诗一开始就以愁惨之墨,描绘出一幅惨淡的秦淮秋暝图。在这令人惆怅的伤心之夜,一只旅船缓缓地向河岸靠去。首联在写景叙事中点出“夜泊金陵”诗题。其中“断蓬”二字用得极巧妙,秋蓬根断,随风飘荡,来去无所,正喻诗人身不由己的飘泊生涯,而“蓬”音与船篷之“篷”相同,驻蓬,犹言驻篷,即泊船,故“蓬”字用,在一石二鸟,既叙事,又写情,富于形象。

  2登夏州城楼

  罗隐〔唐代〕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这首诗首联,落笔即写登楼所见,一幅边地典型画面呈现读者面前。这边城耸立在苍莽的崇山峻岭之中,寒风劲吹,城楼旗幡被风吹得噼啪作响。“怅望”二字表明诗人正受着周围环境的感染,心中正蕴涵着一股抑郁之气。

  3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唐代〕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第三篇:中国诗人罗隐诗词

  1雪

  罗隐〔唐代〕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首诗以《雪》为题,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2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

  罗隐〔唐代〕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卿未嫁 一作:君未嫁)

  这首诗通过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感怀,借对云英的安慰,抒发了作者屡试不第、不遇于时的悲愤之情。全诗采用欲扬先抑及侧面衬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简意赅的效果。从文字风格看,此诗寓愤慨于调侃,化严肃为幽默,亦谐亦庄,耐人寻味。

  3西施

  罗隐〔唐代〕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第四篇:中国诗人罗隐诗词

  1焚书坑

  罗隐〔唐代〕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这是一首直接歌咏历史题材,表达作者议论见解的咏史诗。它跳出了一般咏史诗的窠臼,从另一个角度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含蓄而有新意。

  2蜂

  罗隐〔唐代〕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3自遣

  罗隐〔唐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第五篇:中国诗人罗隐诗词

  1筹笔驿

  罗隐〔唐代〕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此诗首联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出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北征东讨的运筹帷幄,他的计谋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北征,筹笔驿是为伐魏运筹,是北征;东征是陪衬,不实指打东吴。刘备去打东吴,诸葛亮是反对的,他没有东讨。这里实际上是“南征北伐”,不说“南征北伐”而说“北征东讨”,因为上句已用了“南”字,为避开重复,所以这样说。

  2鹦鹉

  罗隐〔唐代〕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意味深长。

  3黄河

  罗隐〔唐代〕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中国诗人罗隐诗词(精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中国诗人罗隐诗词首届中华诗词诗歌大会中国大宋诗词大会诗词大会之柳宗元唐代著名的诗词诗集,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