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录,一手好文,受用一生

寻找春天作文800字

作者:Admin2022-05-10 20:02:40

导读:尽日寻春,春在枝头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意中读到这样一首宋代一名尼姑创作的《悟道诗》,顿时,仿佛一缕春风拂过,心中那...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寻找春天作文800字》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尽日寻春,春在枝头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意中读到这样一首宋代一名尼姑创作的《悟道诗》,顿时,仿佛一缕春风拂过,心中那满树含苞待放的花儿噼里啪啦一下子全绽放开了。

  “尽日寻春不见春”,“踏遍”“归来”猛然发现“春在枝头已十分”。记得季羡林先生的《海棠花》中有一段文字:

  “儿时家里有两棵海棠花却未曾关注。待的某日与小伙伴在家南边的高崖上北望,欣喜发现一片单调屋顶的一树繁花,绚烂得像西边的晚霞。于是一路追随,发现原来是自家的。并且当站在海棠下,这种绚美又朦胧的只留下一片淡白。”

  天天生活其间,未曾关注,待到拉远了空间距离,那一树的繁花成了心中的绚美。

  诗歌和散文,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却传递了共同的生活体验。同样的还有辛弃疾的“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许,那人就是辛弃疾,抑或是诗歌里的叙述视角,于百转千回中寻寻觅觅,待到看尽他人的繁华和热闹后,回首时才真正看见自己,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灯火阑珊处。

  保罗·科埃略的小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亦是如此。牧羊少年受撒冷之王启迪,远离家乡去远方寻找宝藏,千辛万苦,千淘万漉,最后回到故乡才发现宝藏就在自家花园里。

  这些不同的文学形式的作品包含三个相同的构思点:一是寻觅时间之长,二是寻觅空间之广,三是都能揭示出“道不远人”的哲理。

  既然“春在枝头”“道不远人”,那么“尽日寻春”“踏遍陇头”是不是毫无意义呢?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诗句没有交代求索是否有所得,屈原的自投汨罗应该是求索不得的了断。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在这句诗中找到答案:“春在枝头”不是目标,“踏遍”“寻春”才是。

  所以,我在给学生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时经常问学生一个问题:宝藏是什么?在充分阅读后,学生每每都能悟到:离开故乡寻宝这个行为本身便是宝藏。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寻到的宝藏真的只是那一卷卷经书吗?真正有价值的宝藏是九九八十一难,不是吗?

  有一句话“故乡在远方”。世人总以为人长大后奔向远方就意味着背离故乡。其实,我们如果从未曾离开故乡,如何在脑海中植入“故乡”的芯片。“故乡”的“故”不就包含了时间之长和空间之广吗?

  所以如果没有“尽日寻春”“踏遍陇头”,就不会陶冶出“笑拈梅花嗅”的情致,那么,也就发现不了“春在枝头已十分”。美,是需要站远了,调试好一定的观赏位置才能欣赏和玩味的。

  当然,从悟道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尽日寻春”理解成人向外寻道的过程,而“拈”“嗅”是顿悟道在自身,道在人心,反求诸己。它们代表了人悟道的两重境界。这就是孟子所说的“道在迩而求诸远”。人的成长就是不断提升自身人生境界的过程,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吃到第九个烧饼就否定了前八个在果腹中的价值和意义。不是吗?

  记载在宋代罗大经的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中的这首只有4句28字的小诗,通过外内、渐顿的强烈对比,道尽了审美、悟道的真理,真切生动,于我,读之,“心有戚戚焉”。《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此诗之谓也。叹服!叹服!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寻找春天作文800字》,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我与春天有个约定找春天优秀小学生作文三篇春天来了作文优选3篇找春天作文优选3篇冬天来了作文250字优选7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